這個世代的經濟演變?現在是物質豐饒的時代,也可能面臨幾個挑戰:首先是「無形價值大過有形物質」,但很難課到稅?所以美國要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期盼能在3月1日的貿易停戰前,達成對中國的關稅調到25%。貿易戰爭看來是中國大陸受害,其實整個東亞供應鏈也會受害。美國本身的消費品也可能因而漲價,甚至影響全球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
全球產業供應鏈中,臺灣的定位在哪裡?從世界大局來看,最好是臺灣利益=亞太利益=世界利益,臺灣問題=亞太問題=世界問題,就形同冷戰時期,臺灣是反共的前哨、美式全球化時期的「矽屏障」。但在「中式全球化」時期,臺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定位在哪裡?問題是:中國大陸已成世界製造中心,台灣到底要開創什麼獨特性?
經濟上,在「美式全球化」時期,企業的競爭力是靠Cost down ,那時候的臺灣是跨國企業連結中國工廠的「管理人」。而在「中式全球化」時期,企業競爭力是「好東西便宜賣」,臺灣企業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協助者」。從管理人→協助人?臺灣在供應鏈的地位被「降階」,也決定臺灣的未來?!
目前產業鏈的世界秩序如何建置?首先,美國當然位居「產業鏈」頂端,旣是研發設計又是消費市場,而經濟的啟動引擎就是「新科技」,1990年網路技術結合地緣政治、金融策略運用,美國幾乎不用一毛銭,就將「美國治世」延伸至2008年。「金融風爆」後,美國擬藉由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與3D列印等技術升級而規劃經濟轉型,可惜結果比預期來得慢?!
反觀,中國的「產業鏈位置」,從1990年代→2008年代→2018年代,由低端供應鏈→中端製造大國→高端科技,從市場培養人才與資金,堪稱世界第二科技大國。又,基於產業鏈的位移,目前供應鏈低端的產業也不斷的往中亞、南亞(印度、泰國)或東南亞(越南、印尼等)遷移,中國也藉由基礎建設與互聯網(Iot)獲利,形成「一帶一路」的中式全球化。
目前國際經濟的核心問題是甚麼?經濟通貨緊縮→消費能力減少→百業蕭條?首先,資訊技術的應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促進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可以改進而節能、節力外,對氣候變遷的調適也使人類生活開始減少能源上的浪費。其次,少子化之高齡社會的到來,傳統的消費型態大幅減少與改變,造成傳統型的工作數量大幅減少,衍生年輕世代的工作職缺少與低薪,他們除了沒有消費能力外,也對結婚生子興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