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經常提全球化,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全球化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而且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只是後來,一些特殊的原因中斷,並改變了這種模式。而今天日益加劇的全球化,正在恢復,或重啟這種古老的模式。
在15世紀奧斯曼帝國掌握控制東西方貿易要道之前,東西方的貿易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全世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都是透過這條行星尺度的文明之路相互連結。東方產的絲綢和瓷器,在浩瀚無垠的沙漠中,經過漫長的絲路,到達歐洲。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打破了這樣的模式,它佔領了東西方的交通要道,迫使西方人尋找新的貿易路線,這是新大陸的發現和殖民貿易的開始。直接後果是,西方由於新的貿易而逐步走向崛起,東方卻因為全球貿易的中斷而陷入衰敗,最終被遊牧民族攻陷。
工業化最早在西方開啟而不是東方,很大原因也是如此。東方商品經濟持續衰落,淪為自給自足的原始農業帝國。西方卻在新的貿易領域中大放異彩,空前發展。並因工業商品的加劇生產而尋求打開東方的市場。這就是鴉片戰爭以來東西方關係的本質所在:西方欲控制和主導東方的市場。
但西方這種發展模式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的兩極分化和財富的集中。以及利益集團之間矛盾的不斷加深直到不可調和而爆發戰爭。 一戰和二戰的本質就是資本之間利益的衝突已經無法通過談判和妥協來解決。而蘇聯革命意味著,一無所有的底層已經忍無可忍。
戰後的歐洲淪為廢墟。歐洲的資本只能前往美國構建新的資本帝國。蘇聯的崛起使得資本帝國與社會主義帝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而中國在美蘇爭霸的格局中找到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隙。最終,蘇聯解體。
此後,西方開始構建新的以其主導的全球貿易秩序。但這種秩序最大的受益者並非西方,而是中國。這是因為中國有著天然的貿易優勢。走向自主和全面工業化的中國,沒能如西方預設的那樣,成為西方貿易的附庸和傾銷市場,反而像是一個跳進泳池的大象。
中國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世界古貿易的主導者,全球化使中國如猛虎歸山,蛟龍入海。自古是商品貿易的源頭,憑藉其超級規模的統一市場,超大的人口規模,優越的地理位置,短短三十年就奪取了製造業帝國的地位,囊括了全球50%以上的製造工業。重新奪回了第一大商品輸出國的地位。
喪失商品製造地位的西方,只能憑藉其強大的資本實力,構建龐大的金融帝國,從商品貿易的重要媒介——貨幣,這一領域來左右全球貿易秩序。所以,全球化形成了一個新的奇怪的分工: 中國不斷加強其商品製造的地位,由低到高全面擠壓西方的製造業利潤空間。西方則不斷在金融領域高歌猛進,開啟了金融領域的輝煌時代。由於西方仍然主導者全球大部分的資源,金融行業,也逐漸超越製造業,成為全球最賺錢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