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引領我了解世界」印尼當代藝術家諾維斯塔 從舌尖關注生活中的政治

2019-08-23 11:10

? 人氣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印尼當代藝術家諾維斯塔(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印尼當代藝術家諾維斯塔(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享用熱騰騰的晚餐時,你是否想過這些食材來自哪裡?高度全球化的現代,一粒糖、一粒鹽都可以飄洋過海,融合成餐桌上的佳餚。印尼當代藝術家諾維斯塔就以食物為媒介,嘗試探索各國的歷史情仇,再濃縮進一道道美食中。「食物引領我了解很多議題。」諾維斯塔(Elia Nurvista)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很多人都和諾維斯塔一樣喜歡下廚,但會拿起食譜一條條研究食材來源、食材種植背景的人,可能並不多見。

「在我眼裡,糖不只是糖,食物在原產地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非常好奇。」她說。

一粒米看世界,豬肉也成權力角力場

諾維斯塔以前專注於視覺藝術,也喜歡進行集體創作、舉辦活動或讀書會等。近年愛上廚藝世界,於2015年創辦了與社區計畫連結的食物研究團隊「Bakudapan」開始以全球共通的語言──美食為切入點,將世界的政經、勞工、文化和性別等議題融入藝術表達。

諾維斯塔7月下旬應「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之邀來台,她接受《風傳媒》專訪時也不諱言,自己相當關注在台印尼移工的生活,過去也曾與台灣NGO合作,邀請移工參加午餐聚會分享日常經驗。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左)與諾維斯塔(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左)與諾維斯塔(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諾維斯塔以「豬肉」舉例,身為穆斯林的印尼移工不吃豬肉,但在高度仰賴豬肉料理的台灣,飲食變得相當困難。她從同鄉的分享發現,不少家事移工都要幫忙雇主煮飯,甚至不得不和雇主一起用餐,雙方不只因為文化差異,也因權力關係不對等而引發衝突。台灣2010年就曾爆出雇主以扣薪為由,長期逼使移工吃豬肉。

「選擇自己的食物,應該算是人權吧?這就是飲食中可看見的細微衝突,」諾維斯塔微微感嘆說。

進口米價賤傷農,低自給率成隱憂

除了飲食習慣,糧食生產也是現代國家的政治角力工具。諾維斯塔也曾探討印尼的稻米產業議題。印尼人民多數熱愛米食,餐餐都要搭配白飯。但1990年代以來,受到工業化、金融海嘯與氣候變遷等影響,印尼稻米漸漸無法自給自足,大量進口便宜的中國、越南或泰國米。由於穀賤傷農,許多農民只能把地賣了,糧食對外依賴問題愈來愈嚴重。

「反正能夠進口,何須煩惱種植問題?」諾維斯塔在2015年的藝術計劃,拋出沉重的現代農業困境,其實也和台灣的糧食自給危機驚人相似。

緬甸農民正在田中收割稻米,曬穀。(美聯社)
農民正在田中收割稻米,曬穀。(美聯社)

女性只能做「家鄉味」,不能當主廚?

政治之外,飲食文化的性別權力關係也是諾維斯塔關注重點之一。她的家鄉日惹市裡,許多餐廳會在招牌印上中年女老闆的照片,這些餐廳通常標榜「家鄉味」,因為「媽媽」形象可以提供人們懷舊的心靈慰藉;但若標榜「高級」的餐廳、飯店主廚,多數仍然掌握在男性手中,

「只要不是『正式職業』,回到家庭裡,提供食物又理所當然變成女人的事。」她犀利地說。

今年來到台灣,諾維斯塔也與「亞當計劃」其他藝術家受邀,參訪許多特別的在地社群,包含外籍移工、無家者、LGBT 教會與變裝皇后等等,對藝術創作激發不同的思考想像。

「與在地社群一起工作其實是很有野心的,我們必須隨時意識到,我們是在與社群對話,不能一心只想著如何呈現腦中的概念。」諾維斯塔說。

她分享,印尼大眾也和台灣活潑的公民社會一樣,愈來愈勇敢參與政治。印尼曾歷經30多年的威權政府統治,諾維斯塔觀察,老一輩人也相當不在乎政治。但年輕一輩受益於網路和新科技的影響,相當熱衷於監督政府,並且非常重視投票。

「人們覺得這是自我表達的方式,現在的氛圍真的很不一樣。」她說。

來台數次的諾維斯塔說,台灣最棒的地方,一是交通方便,第二則是擁有各式各樣的美食,即使晚上肚子餓也非常容易找到食物。由於印尼慣於吃辣,她也特別喜愛吃辣的食物,尤其是台灣大眾熱愛的「麻辣鍋」,也讓她留下深刻印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