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國際化、智慧財產權……香港不可替代?
深圳替代香港並非一紙文件就能做到。
關於深圳的利好政策出台後,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有制度優勢,包括「一國兩制」、國際化、智慧財產權、司法獨立和實行普通法制度,國際社會也因此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有信心。
「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中國企業海外融資,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胡光宙認為,這種優勢是建立在香港和中國之間緊密的經貿往來和地緣關係的基礎上,很難一朝一夕改變。
不僅如此,數次經濟危機也證明了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和金融體系的穩定。而深圳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移除金融、貿易等門檻,是否還能保持現在的競爭力尚待檢驗。
胡榮也表示,目前來說,深圳相對於香港的弱勢是顯而易見,譬如深圳不具備香港擁有的獨立關稅區優勢,不具備香港的監管透明度,仍然需要遵守中國的外匯管制政策等等,短時間內很難完全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
「核心引擎」
然而,深圳建設示範區的新政細節中,不少都展露出替代某些香港重要經濟功能的意圖。
比如:
- 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 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 高標凖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支持深圳試點深化外匯管理改革。
- 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
這對香港有什麼具體影響?
胡榮分析,舉例而言,人民幣的海外業務和離岸交易中心,未來放在深圳做會不會更好?其次,深圳需不需要成為航空樞紐?如果以前,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對於離得那麼近的兩個城市而言,沒有必要,但新政出台後,答案就都變成需要了。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分析師謝亞軒、高明提醒,文件中提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明確了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灣區的「老大」將不再是廣州或香港。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深圳升格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與香港的動蕩無關。
胡光宙稱,「我不認為中央政府賦予深圳新定位意在削弱香港。深圳要進行的改革實驗應該是全方位的,是要給全國起示範作用。」
平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稱,「先行示範區」的定位不同於當年「先行先試的特區試驗田」定位,這意味著深圳的制度創新改革不僅僅要符合深圳的實際,還要將相關做法在全中國進行推廣,以點帶面推動整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香港《明報》社論分析,如果中央由於反修例風暴,欲以深圳取代香港,則是誤讀。內地重視長遠規劃,像《意見》這類文件,往往經過長時間醞釀才出台,不會在短短兩個月由無變有。去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深圳,首度提出建設「先行示範區」,當時特區政府還未有修訂《逃犯條例》的構思,將兩件事扯在一起,與事實不符。
胡光宙稱,雖然如此,當然結果可能會使得深圳在制度環境上縮小和香港的差距。
「長期來看,如果中國持續加大深圳的金融開放度,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的扶持,優化法律監管,未來香港的金融地位是完全有可能被深圳取代的。」胡榮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