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雖然是海洋生態鏈頂端的獵食者,卻經常成為捕漁業和魚翅湯饕客的網下冤魂。《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25日在超過三分之二的締約國同意下,將尖吻鯖鯊、龍紋鱝科和琵琶鱝科等18項物種納入保護名單。儘管此決議獲得許多國家認同,但以中國和日本為首的漁業國家相當反對,他們除了抨擊這些新規定越權,也批評尖吻鯖鯊的數量根本多到不需要保育。
「今天,我們距離保護速度最快,且是面臨巨大威脅的鯊魚又往前一步」,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鯊魚保育工作負責人澤田(Jen Sawada)強調,新的保育決議並非禁止獵捕上述鯊魚和魟魚,只要求漁業貿易必須顧及永續發展。
反對國家還包含冰島、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國,而美國政府雖然支持其他兩個物種的保育措施,卻也對列入尖吻鯖鯊表示反對。負責談判的日本農林水產省官員諸貫秀樹表示,日本自古以來就相當仰賴漁業資源,確保日本能永續利用海洋資源非常重要。諸貫秀樹和其他反對派更在會議中表示:「尖吻鯖鯊現在可是有幾萬隻,連你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秘書處都不贊成把它納入保育了。」
反對國家還表示,當初簽訂《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是為了保護瀕危陸地動植物,保育海洋動物根本就是脫離本行,並指出現在根本沒有研究證實,有增加保護措施的必要。
鯊魚專家:現在不開始就來不及
但支持修改公約的學者反駁,目前每年有超過上千萬條鯊魚遭獵殺,鯊魚的數量正急劇下降,必須現在就對鯊魚交易做出限制。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非營利倡議組織「伊拉斯莫海灣計畫」(Gulf Elasmo)首席學者、鯊魚專家賈巴多(Rima Jabado)說,許多被納入公約的物種目前都屬於「極危物種」,如龍紋鱝科的數量已經減少8成,這種神秘魚類有著細長的三角形頭部,僅出沒在亞洲東南海域、阿拉伯海及東非海域。
至於鯊魚中移動速度最快的尖吻鯖鯊,游動速度最高可達時速130公里,卻經常誤闖專為捕撈鮪魚的拖網漁船陷阱中。但即便《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最後做出的結論是「尖吻鯖鯊目前減少數量不到30%門檻」且「預計數量不會持續下降」,賈巴多依舊堅持現在不做就來不及。她強調,某些種類的鯊魚和魟魚愈來愈少在野外出現,反而常在魚市場中看到,更稱即使現在開始實施新規定,鯊魚數量至少還要再過幾十年才會有好轉情況。賈巴多也警告,作為海洋食物鏈頂端獵食者的鯊魚一但銳減,可能也將摧毀生態平衡,不可輕忽。
魚翅湯傳統改不掉 每年至少上千萬條鯊魚喪命
科學家指出,即便近年來出現海洋溫度上升和氣候變遷等因素,部分地區對魚翅的需求依然是造成鯊魚死傷慘重,甚至面臨絕種的主因。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估算,每年有6300萬至2億7300萬隻鯊魚被殺害,而大部分被捕獲的鯊魚都流向香港的魚翅業者。
中國食用魚翅湯的歷史可追溯到宋朝,由於魚翅湯有尊貴的象徵,一公斤的魚翅乾貨可賣到1000美金(約新台幣31000元)。許多捕獵鯊魚的漁夫經常在鯊魚還活著的時候將魚鰭割下,取走魚鰭後就把鯊魚當垃圾一樣拋回海中。雖然近年來有些中國名人開始呼籲停止吃魚翅的行為,如前NBA球星姚明就曾擔任公益大使,但還是有許多中國人沒有改變想法。
除了文化傳統難改外,鯊魚兇猛嗜血的既定印象也讓護鯊行動難以執行。經典電影《大白鯊》中鯊魚張著血盆大口攻擊人類的畫面,更讓許多人對鯊魚提不起好感。英國愛護動物協會「Bite-Back」發起人白金漢(Graham Buckingham)表示,如果今天餐廳提供海豚料理大家一定會氣瘋,「但如果被害的是鯊魚,大家就覺得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