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與TTIP是歐巴馬任內提出的計劃,其中TTIP是以美國與歐盟為談判主體,但歐盟就包含了歐洲28個國家,且涵蓋全球最先進、最龐大的西歐國家經濟體;TPP則包含美國在內的亞太12國,也是美國「重返亞洲」最重要的一步棋。如果兩者都成功,美國等於以美國為中心,建立起分跨大西洋與太平洋的經貿組織,把全球超過6成多的GDP都納入掌控,確保美國仍可穩坐全球經貿霸主與國際經貿規範的制定者寶座。
但依照目前趨勢看,TTIP面臨歐洲國家反彈,成功機會低;完成談判的TPP,也被兩名總統候選人反對,未來是否能上路充滿變數。而中國則主導RCEP的進程,中國即使短期內搶不到全球經貿規則制定權,但在亞洲卻已難有匹敵者。而中美、中日雖然在地緣政治上爭鬥不已,但卻也是「鬥而不破」,兩國在如維和、難民、伊拉克、阿富汗、外空、核安全、海洋合作、發展合作等全球和地區問題上仍是密切合作。
對全力「去中」的台灣政府與內部而言,再不喜歡「隔壁」這個霸權,但卻必須了解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再想依靠「美日同盟」以拒中,也要了解這個世界已無重回冷戰時期的可能,台灣其實該更靈活有彈性的追求國家利益。
另外一個台灣該注意也勢必受影響者,是杭州峰會前,中國與美國共同宣布批准了有關因應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的巴黎協議。中美兩國是全球最大的兩隻「大烏賊」,兩國的碳排放量就占去全球的4成之多。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簽訂時,美國是簽字了,但國會未通過批准,老美也不願遵守減量;中國雖然簽字也批准,但由於中國是條約控制綱要以外的國家,所以不受溫室氣體排放限制。既然全球最大的兩隻烏賊都不減量,其它國家也可以不理會,台灣的排碳量也是一直直線上升。
但這次中美兩國都表明將遵守巴黎峰會協議盡力減碳,其它國家大概難呼嚨打混了。台灣在巴黎峰會中提出的減碳承諾書,目標是到2050年時,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但承諾過後,從政府到產業界,似乎沒多少人拿它當一回事─產業界看不到更換設備、提升製程減碳的投資與決心,政府也未訂出任何有力的政策強迫國人(包括企業與民眾)減碳;甚至新政府雖然要大搞再生能源,但也同時要大幅增加火力發電(因為廢核擔心缺電),此舉必然增加碳排放。
因此,看到這次杭州峰會中美共同宣布批准巴黎峰會協議,台灣是該好好想想如何落實減碳,否則未來小則面臨國際社會的譴責,大則面對國際貿易報復。台灣就別再心存僥倖,該及早啟動減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