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於美國順天美術館,從日治時期直到1970、80年代的652件台灣藝術家畫作,終於正式回家了!文化部28日召開開箱記者會,順天美術館館長陳飛龍表示,這些收藏現在交到台灣人手裡,期許新一代開創新時代,「台灣人的定義是什麼?這個要新一代自己去講。」
文化部28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順天美術館館藏開箱記者會,接手已故醫師許鴻源收藏的652件畫作,記者會上進行開箱儀式,展示畫家李梅樹所畫的許鴻源夫婦肖像、廖繼春的〈公園一隅〉以及洪瑞麟的〈礦工頌〉,也展出約莫30幅收藏作品。
成大歷史系教授蕭瓊瑞導覽說明3幅作品,首先就李梅樹畫作指出,大家看照片畫,都會想畫得跟照片不一樣,但李會想跟照片一樣,他是第一個精密、記實記錄本土的人,用西方畫法記錄東方的東西,藝術家謝里法形容他是「萬里長城」,時代過去以後,後面的人還是看得到萬里長城。
蕭瓊瑞並指出,李梅樹不賣畫,許鴻源當初到處打探李的生活,知道他患有胃疾,多次送藥後,李梅樹才替他們夫婦畫肖像畫,畫得非常精細、寫實,其實當年李梅樹畫到7成左右,一度因為不滿意而重畫一幅, 現在李家家裡,還有另外那幅畫到一半的。
廖繼春的〈公園一隅〉,是許鴻源第一幅收藏的作品,也開啟他收藏畫作的興趣,意義重大。蕭瓊瑞表示,廖繼春使用色彩非常大膽,是用粉紅色做背景,襯托前面的綠色,這個綠色是多變的綠色,整個畫面嚴格來講只有紅跟綠,卻更加襯托出綠色;對於洪瑞麟的〈礦工頌〉,蕭瓊瑞表示這畫的是黑暗裡的礦坑,是艷而不俗、暗沈卻不呆滯,如果瞇著眼看,就可以看到地底的光。
陳飛龍受訪時表示,許鴻源跟他兒子許照信收藏這些畫作,現在交到了第三代人手裡,新一代要開創新的時代,但什麼叫交到台灣人手裡?就要先問台灣人的定義是什麼,這個他們(老一輩)不能講,要新的一代自己去講。
陳飛龍也就順天館藏的時代跨度說明,其中倪蔣懷算是早的畫家,最後有收到第三代台裔美國人的藝術家,在那種環境中成長,台灣藝術味比較強一點,但仍會對於自己到底是台灣人、美國人還是中國人有點疑惑,這都有在畫裡表現出來。
陳飛龍說明,順天把全部652件館藏捐出來,之後美術館的建築就會還給許家,他並透露,「其實到許照信來講,爸爸的願望很重,很多前輩畫家的第二代,都扛得很辛苦。」所以他不想把重擔壓到第三代身上,也因此才找上文化部牽手,希望能把手牽給更多人。
許鴻源其人其事
許鴻源1917年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彰化郡和美庄,家中從商,父親從日本進口雜貨批發,他自嘉義農專畢業後便赴日留學,就讀明治學院社會事業科,然而因社會事業一詞,遭台灣警察誤認為社會運動,返台後一度遭到監控,引來家中擔憂,因此改念明治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