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當前日韓關係迅速惡化的直接導火線是,文在寅政權過度操弄韓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引發安倍政權的反射性對抗。對於韓方「重炒」已經政治解決的徵用工議題,日本安倍政府也不甘示弱,以管制高科技關鍵零件和踢出貿易出口「白色名單」作為反擊。
受挫的文在寅政府,一方面訴諸「經濟民族主義」投入重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擺脫對日本的科技依賴;另一方面,則進一步舉高「政治民族主義」大旗,針對喧鬧已久的慰安婦爭議,文在寅政府一反前政府的政策態度,解散和解與治癒基金會迫使《韓日慰安婦協議》實質性凍結,甚至韓國國會議長文喜相還發言表示,要求日本天皇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為日韓對立「加油添柴」。日本政府的反應,或許屬於預防性措施,而使得爭端侷限於日韓兩國間,但韓國進一步廢除GSOMIA,則將兩國歷史爭議轉化成區域安全議題。
在中美霸權競爭格局下,「敵我區隔」是現階段的重點。雖然韓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地位重要性在下降中,使得東北亞區域的穩定,仍舊繫於冷戰以來的美日安保體系。韓國退出GSOMIA短時間內當然不致使得東北亞安全局勢產生巨變,但應當擔憂的是,GSOMIA事件究竟是「第一槍」還是「就此打住」?民族主義是一把雙面刃,當政治人物有意識去煽動民族情緒時,如何回歸有序的國際互動,恐怕將考驗日韓兩國領導人的智慧。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