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農業和區域發展政策「2000年議程」改革重要推手、奧地利前農業部長費雪勒8日出席龍應台基金會舉辦的台北沙龍,談論氣候變遷對全球農漁業帶來的劇烈影響,「我們已經阻擋不了氣候變遷」,不過可以透過有效的土地管理,以及依據科學設定的資源管理作業,才有降低農業產生的碳排量,同時讓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挽救氣候變遷影響 人類改變行為最重要
美國夏威夷州莫納羅亞實驗室(Mauna Loa Observatory,MLO)科學家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觀察二氧化碳排放量,首度提出「人類世」(anthropocene)帶來溫室氣體和地球暖化。費雪勒(Franz Fischler)稱,部分科學家曾嘗試解釋,地球暖化現象屬於自然進程,但排除人類行為,自然界造成的暖化現象微乎其微,「氣候變遷主要是人為造成......想要挽救氣候變遷的影響,就要改變人類行為」。
費雪勒表示,隨著地球均溫不斷上升,許多地區的農作物產量下滑,海洋中的珊瑚礁也大量滅絕,「但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極端氣候,極端氣候愈來愈常見,且愈來愈極端」,像是格陵蘭冰蓋融化、印度季風失序、聖嬰現象及撒哈拉沙漠綠化等情況,「我們要解決根本問題」,並提到在農業部分,氣候變遷讓耕地的土壤侵蝕度是成土作用率的100倍。
阻止全球均溫上升 「目前作為不夠」
另外,氣候變遷影響作物生長,並造成糧食供應不穩,還有「交錯收成」(growing alternance),即一年豐收,但隔年歉收。為了對抗氣候變遷,世界各國2015年達成《巴黎協定》(ParisAgreement),致力控制全球均溫增幅維持在攝氏2度以下,對此費雪勒強調,現階段各國目標是讓全球均溫增幅維持在攝氏3度左右,但政策執行上僅落在攝氏3.3度,距離《巴黎協定》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目前的措施並不夠,必須採取更迫切的作為」,費雪勒直言,為此歐盟制定「2030年氣候與能源框架」,希望在2030年以前,歐盟整體的碳排量能減少40%,其中43%的碳排量透過碳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減少,不透過ETS減少的碳排量則要降低30%,並藉由「成果共享規範」(Effort Sharing Regulation,ESR),促使所有歐盟成員國的碳排總量減少30%。
搶救農漁業 土地管理、資源管理很重要
不過費雪勒說,將於11月上任的歐盟執委會新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認為,2030年氣候與能源框架還不夠積極,若要達成歐盟「2050年長期減碳策略」目標,就要把ETS的碳排量減少幅度增至50%,否則難以實踐。費雪勒指出,歐盟農業經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又是各領域之最,而2016年土地使用的碳排量,佔2016年總碳排量12%。
「歐洲南部是歐洲大陸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區域」,費雪勒表示,歐洲南部是農作生產重地,北歐、西歐和中歐地區也受到氣候變遷不同程度影響,而要降低農業的碳排量,土地管理極為關鍵,「奧地利有300名農夫共同提出一項土地管理辦法,每塊土地減少10噸的碳排量」。他也強調,要盡快採取行動,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強化農作生產。
至於在漁業方面,費雪勒指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珊瑚礁會在2050年滅絕,開發中國家每年漁貨量會減少一半,且全球漁獲量2050年會減少35%左右。他表示,歐盟開始減少漁貨購買量,改推動漁業養殖,強化海洋管理,並打擊非法、未通報和不受規範的捕撈行為,最重要的是執行依據科學而定的資源管理作業,才能確保海洋資源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