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蔡總統亦提過好幾次關鍵產業要組織國家隊,國家隊的概念源自於韓國與中國大陸競爭的時候,我們認為他們是國家資本主義,所以政府力量集中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然後透過大型企業的特別優惠合作或是國有企業的掌控突破技術障礙,比如說高鐵、DRAM、面板等,這次蔡總統呼籲,希望從事國際競爭強烈產業的台灣廠商團結起來成立國家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訂單出訂單,但基本上這是種道德的呼籲,商業的從事當然會考量所謂的比較利益,明明從國外購買技術更便宜,或者明明進入國外市場的獲益更高,要廠商放棄這些明顯的比較利益而去救台灣產業,既不符合商業本質也不符合人性,除非政府可以相對地給予一些誘因,否則不容易達成。
所以我認為國家隊的概念是響亮的政治口號,但實質上在發展產業的時候,還是要了解台灣真正需要的不是組織國家隊,真正需要的是充實競爭力的基本要件: 技術、尖端人才、市場,和健全的投資環境。
第一個是關於技術,政府其實每年透過科技專案或者科學發展基金對產業發展所需技術已經投入相當多的錢,在這方面我們的表現沒有比其他國家差;第二個是關於人才,人才現在是一個非常大的危機,現在社會上出現均貧、民粹,講好聽一點社會氛圍是打肥貓,打肥貓是要去找懶惰的貓,沒有作用的貓,那如果是稀有人才,其實台灣的待遇已經遠低於鄰近的國家,所以在待遇方面不能再低了;如果民粹思想只是要把大家一起往下拉,會嚴重影響到台灣產業競爭的生命力。現在講的人才並不是指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還不能算是人才,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政府來說是就業的問題,不是人才問題;關鍵人才是指在一個領域裡面已經長時間栽培,具備一定的能力,沒有這個人的話,企業競爭力會減弱。我們有技術經驗豐富的主管,也有很多工廠資深的廠長、工程師,也有很多具有國際操作行銷跟財務經驗的人員,甚至有具有大型研發計畫管理人才,這些對台灣產業來說都是關鍵人才,但這些人現在在台灣的平均薪資跟可以發揮的空間,其實已經長期、持續落後於鄰近國家,所以我認為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第三個是市場,台灣先天上是比較小的市場,過去運用中國大陸的生產要素成功地連結歐美的市場,曾經一度在歐美市場的市佔率表現亮眼,現在眼看隨著紅色供應鏈的興起,成功方程式就要被中國大陸給切斷了,所以眼下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融入紅色供應鏈,其次就是積極發展工業4.0,這樣台灣才有可能持續地跟世界最尖端成熟的工業市場直接鏈結不會斷鏈;此外,我們還需要放眼新興市場,不管是印度、印尼、或其他東協市場,其實台灣市佔率還是相對不高,所以我認為新南向政策可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也就是東南亞十國,再加上南亞的五國,一共是十五個國家,那麼其中最大的就是印度,那麼其次是印尼跟菲律賓、越南、泰國等,這些國家都算是我們很多新產品的處女地,可積極開拓;儘管如此我認為也沒有任何理由或原因需要放棄大陸市場,所以在市場要素的部分,應該要增加新興市場的開拓,但不應該放棄大陸市場,還有透過其他的自動化或是先進製造技術精進,持續掌握歐美市場,三者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