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先知!」加拿大國寶級作家愛特伍《使女的故事》續集出版 書迷漏夜排隊搶購《聖約》

2019-09-11 09:00

? 人氣

加拿大知名小說家愛特伍的新作《聖約》10日出版(美聯社)

加拿大知名小說家愛特伍的新作《聖約》10日出版(美聯社)

加拿大知名小說家愛特伍的反烏托邦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出版34年後,10日終於正式出版續集《聖約》(The Testaments,暫譯),英國倫敦數百名書迷9日深夜在書店外面排隊,等待午夜首賣,愛特伍也現身與書迷同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倫敦書店午夜首賣 數百書迷翹首等待

英國倫敦皮卡迪利(Piccadilly)水石書店(Waterstones)9日深夜舉行《聖約》的午夜首賣活動,現場排隊的書迷大多是20多歲或30多歲的女性,79歲的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在9日深夜11點出現在書店,並且為書迷朗讀了一小段內容。她微笑看著書迷倒數計時,並在午夜正式到來時敲鐘。許多書迷買到《聖約》之後,都說10日整天都要好好讀這本新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不久就重啟嚴格的墮胎禁令,讓人聯想起愛特伍的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這部作品探討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川普效應讓這本書一度重返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排行榜。

書迷:她是先知

英國奇幻小說大師蓋曼(Neil Gaiman)也參加了這場午夜首賣會,他說:「可怕的是,愛特伍30年前就清楚告訴我們現在發生的事。我第一次讀到《使女的故事》時,是25歲乳臭未乾的小伙子。當時的我以為人類非常明智,那種事情不可能發生。30年後的現在,我知道我們並非都很明智。」

9日深夜排在隊伍中的第一人是帕娜莎(Matina Panasar),她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採訪時表示:「我喜歡她(愛特伍)對世界的洞察力,也喜歡她對人們與女性的看法。」帕娜莎說愛特伍對當今世界發生的事情極有遠見,《使女的故事》宛如預言了當今的世界,而她很興奮能讀到這部新書,同時又「有點害怕」。

凱西(Kasey)與媽媽蜜凱拉(Michaela)一起參加倫敦的午夜首賣會,凱西13歲時,蜜凱拉送了《使女的故事》給女兒。凱西說:「從那以後,我一直很生氣,因為它就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地方結束了,潛在的結局讓人激動。」

蜜凱拉在1985年的聖誕節收到了《使女的故事》,她說自己當時在讀這本書時,非常專注,根本不跟任何人講話。她還表示:「她(愛特伍)預測的大部分內容都已成真,尤其是關於美國基督教徒的部分,我認為她是先知。」

《使女的故事》出版30多年依舊深受歡迎

《使女的故事》於1985年出版,贏得當年的加拿大總督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s),入圍隔年的布克獎(Booker Prize),並於1990年改編為電影。前年4月,這部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影集在美國線上影音網站「Hulu」上映,深受好評。

《使女的故事》同名影集大受好評,講述女性在神權極權國家淪為生育機器的反烏托邦故事。(AP)
《使女的故事》同名影集大受好評,講述女性在神權極權國家淪為生育機器的反烏托邦故事。(AP)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講述基列共和國(Republic of Gilead)裡一名女性奧芙弗雷德(Offred)曾擔任「使女」的心情故事:基列共和國是父權主宰的社會,女人受到嚴格控制,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無法擁有財產,其中「使女」就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她們沒有名字,不能閱讀或與人交談,更被剝奪情與慾,她們的「用途」就是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繁衍下一代,這位敘事者後來僥倖逃出,脫離了剝削女性的父權社會。

小說的尾聲是奧芙弗雷德後來僥倖逃出,她被帶上一輛貨車,這輛貨車或許能帶她逃到基列共和國之外的自由世界。《聖約》(The Testaments)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使女的故事》尾聲後的15年,敘事者是3名女性角色,而愛特伍也憑著《聖約》入圍英文世界聲譽最高的國際文學大獎「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Prize)今年的決選名單,愛特伍曾憑《盲眼刺客》(The Blind Assassin)獲得2000年曼布克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