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說這句話的是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總理,中華民國尊為國父。
1923年2月19日孫中山在香港大學演說:「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至於如何得之?則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輒閒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
2010年,臺灣「臺港策進會」與香港「港臺協進會」在臺灣舉行第一次聯席會議,臺港兩地政府官員首次同臺,當此歷史新頁,時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講稿裡重提了孫文的「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賴幸媛的演講提到了當時港臺熱映的香港電影「十月圍城」,片中孫中山和興中會成員密謀革命、矢志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孫文護衛隊」成員情義相挺、以身殉道的身影,風靡了些臺灣觀眾。
「十月圍城」反映了香港在民國近代史上的關鍵地位:孫文在香港成立了興中會總機關、出版《中國日報》、參與籌劃廣州起義與惠州起義等武力革命,當時的孫文三十出頭。孫文等人的故事,是無情歷史洪流中,青年男女們的熱情與痴情,鮮活地發生在香港這片土地上。香港,創建中華民國的發源地。
賴幸媛當著香港高官大談武力革命,讓一向對國民黨冷嘲熱諷的《蘋果日報》也側目。香港《蘋果日報》評論說:「曾俊華聞革命,淨係講食。」《蘋果日報》寫道,賴主委以豪邁語調指出「香港,是國民革命的發源地」時,港官對武裝革命,坐立不安,直情面如土色。臺灣高官做足功課,由近而遠以百年歷史講臺、港關係,財爺「曾俊華」說的是,臺港兩地街頭美食可以互補,臺灣有鳳梨酥、小籠包,他最愛;香港絲襪奶茶、蛋撻、菠蘿油、西多士等,大力推薦給臺灣同胞。
賴幸媛的講辭有句話另有深意。賴幸媛說,因為這段中華民國武裝革命的歷史,讓她這位生於臺灣、長於臺灣的「正港臺灣人」,覺得與香港血脈相連。這句話可以另面解讀,當初在賴主委講稿初稿寫下這句話,我的用意是,香港以及香港遙奉的北京政府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若沒有中華民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與香港何關?因為中華民國,臺灣與香港的血脈更濃,這個血脈,不是種族的修辭,指的是華語的精髓─正體文字,在臺灣與香港都獲得了保存,兩地語不同音,但書同文。這個血脈,表面訴諸血緣其實強調政治意涵:祖先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居民在這兩塊土地上開展了和中國大陸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政治制度。血脈相連,不只是因為中華民國上世紀濫觴於香港,今日居於臺灣,也因為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敗離大陸後,有香港人仍以中華民國為正朔,雙十節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更重要的是,孫文在香港組織革命宣傳的三民主義,在他去世後在臺灣土地上有實踐的機會,臺灣的土地改革就是民生主義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