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放一天颱風假減少450億GDP?別信,唬你的啦!

2016-10-04 06:30

? 人氣

颱風造成的損失與放假無關

至於說颱風帶來的損失對GDP的影響,這部份主要指的是農業損失,原本可生產拿去賣的農產品毀損,對GDP當然有影響;嚴重的颱風如果導致工業區淹水、工廠機具受損無法生產,GDP也會因此減少。不過,換個角度看,許多經濟學家喜歡說「災後復原」的支出會對經濟有幫助、增加GDP─雖然這是事實,但卻也是把生產工具存量與當期GDP的流量混淆,並不足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不論如何,這些因素雖然都是談颱風對GDP的影響,不過與颱風是否放假毫無關係。

GDP的盲點:一夜之間能暴增6成

從上世紀30年代末期顧志耐提出國民所得帳開始,各國政府與民眾幾乎或多或少的陷入「GDP情結」中,GDP規模大小、經濟成長高低,成為唯一的施政準則。雖然之後不少學者納入其它指標與因素,提出類似綠色GDP、國家福利指標等各項總體統計數據,但一直難成主流,我們這個時代,還是難脫以外界普遍認知為較客觀、科學的GDP作為衡量各國經濟與國民福祉的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

不過,即使發展已超過一甲子,GDP還是存在許多問題與盲點─從統計項目的定義、權重的更新、到折舊的攤提、缺乏明確資料項目的推估等,都可能讓GDP最後數字發生重大變化。時常被「舉例說明」的是非洲窮國迦納,在2010年因為政府統計機構更新計算物價的權數,讓迦納的GDP在一夜之間暴增60%;迦納沒有任何改變,但卻一舉從「低所得國家」晉身為「中低所得國家」。

娶了女管家會減少GDP

同樣的算法可讓奈及利亞的GDP一口氣增4成,使其經濟規模直追非洲最大經濟體南非─其它許多非洲國家亦同,他們某些重要的計算基礎數字(如物價基準)數十未更新,結果導致GDP嚴重低估。後來經濟學家的發現認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大概比官方數字快3倍,因此非洲國家確實不如外界認為的「那麼窮」。

GDP的局限同樣可由另外一個案例─也是笑話上可看出:某富人聘請一名女管家,每個月付其薪水,女管家的工作是計算在GDP中;有一天,富人娶了女管家,不再付其薪水,即使她作與過去完全一樣的事,但這個國家的GDP因此減少了。

放假與否別再糾結生產力、競爭力吧!

作為國民所得帳的先驅者,顧志耐曾表達過GDP「無意去衡量福利或幸福」;經濟成長、GDP並不是不重要,但冒著颱風上班課顯然是負數的「福利與幸福」;GDP不是一切,下次首長考量颱風放假與否時,多想想民眾生命安全與生活所需吧,別再糾結在生產力、競爭力、GDP了,更別說那個錯誤的「損失450億」的數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