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面臨了「少子化」和「高齡(老人)化」的兩大嚴峻的挑戰;其中又以「少子化」現象為其根本原因,衝擊著國內的教育。大學考試今年分發,發現竟然有6間私立大學,缺額率超過5成,等同這些學校開出的招生名額,連一半的學生都招不到,數據創歷史新高,也呈現少子化嚴峻情況擴散。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公佈,今年4萬3千多人獲錄取,錄取率也來到97.11%創7年新高,但今年是虎年生肖者考大學,少子化「105大限」海嘯,學校招生更顯嚴峻,大學分發會驚見,今年有23校產生缺額,是創歷史新高。如何解決在此趨勢下對學校、教師甚至於整個台灣教育的衝擊,將會是一個重要課題,更會是個嚴峻的挑戰。
壹:少子化所產生的教育問題
少子化使得勞動力人口減少、經濟成長停滯,不但影響社會活力,對於國家上會也是一大負面影響;此一發展趨勢對於目前台灣的教育規畫,如小班小校、班級師資的員額配置、生師比的標準以及教師培育的問題等等,將有相當大的衝擊。做為一個主政者和教育者,應該有感於此趨勢下的社會變化,並了解其對學校教育發展的衝擊,進而研擬妥善的因應措施,甚至修改政策後的配套措施。少子化現象對學校教育發展衝擊如下:
一、學生及班級數減少,學校面臨併校或廢校
我國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的趨勢,未來,我國教育發展勢必面臨學齡人口急遽減少的衝擊,相對的減班、併校甚至廢校案例也將增加,未來學生人數過少的國中小併校廢校勢所難免。
二、學生來源減少、加劇城鄉差距
適齡入學人口因少子化現象而逐年降低。但此一現象仔細觀察起來,出生人口數的減少並非均勻的分布於各地區,甚至在不同的地區呈現不同的結果;在偏遠的鄉村,學生數因此而加速的驟降;然而在新興的都會城鎮則仍不斷的集中擴增。由於年輕具生育人口為了就業機會的考量而遷居於新興都會區及工業園區周邊。由此可見,少子化現象導致學生來源減少,並加劇了國民學校發展城鄉的嚴重失衡。
三、教師供需嚴重失調,教師超額問題依然存在
由於師資培育法從民國83年公布實施後,師資培育政策由一元轉為多元,且從計劃制轉為儲備制。此外,教育部從84年度核設教育學程,包括原有的師資班和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核定招生數逐年增加,並且從86學年度開始依新制發教師證書,累計核發的教師證書已經達到十萬張,但是獲聘為正式教師的只有七萬餘人,顯使仍約有三萬人目前依然是所謂的「流浪教師」。在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就學人數逐年遞減,學校面臨超額教師的問題將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