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現年71歲的大隅良典拿下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殊榮,他是繼1987年利根川進、2012年山中伸彌、2015年大村智之後,第4個拿下醫學獎的日本人。大隅良典的主要成就為細胞「自體吞噬」(又稱「自噬」,為細胞生長、發育與穩態中的常規步驟)過程研究,他在美國的恩師埃德爾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也是197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朝日]大隅さん「なんと言ったらいいのか」 受賞に喜び https://t.co/TvMJzhYzL9 ノーベル医学生理学賞の受賞が決まった東京工業大栄誉教授の大隅良典さんは、横浜市の同大の研究室で、報道陣約20人と一緒に受賞の瞬間を待っていた。インターネット中継の音声が不調で… pic.twitter.com/roWA5JgvbP
— ニュース速報(一般紙系) (@FastNewsJP_) 2016年10月3日
現年71歲的大隅良典為日本福岡縣出身,是家中的老么,父親曾在九州大學工學系當教授,他從小就靠著哥哥送他的自然科學叢書學習,其中又以生物學史者八杉龍一的《生物的歷史》(生きものの歴史)、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蠟燭的科學》等書影響最大,算是他對科學研究的啟蒙書。
https://t.co/y4Txk5pq2D
— 毎日新聞写真部 (@mainichiphoto) 2016年10月3日
ノーベル医学生理学賞に「オートファジー」で知られる東京工業大栄誉教授の大隅良典氏が選ばれました。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写真特集で顕微鏡に向かう写真などが見られますhttps://t.co/2KEAKLNB07 pic.twitter.com/gec1VwT7js
憑著幼年的興趣,大隅原本打算進入東京大學理學院專攻化學,但因對教養學院新設的基礎科學科也有興趣,最後改走基礎科學,與發明全球首個「螢光DNA測序技術」、曾被看好角逐諾貝爾獎的神原秀記是同系同學。大學畢業後,大隅繼續就讀研究所,在日前逝世的東大名譽教授今堀和友手下,進行蛋白質合成相關研究,而後也曾到京都大學研究所修習課程。
Congratulations to Dr. Yoshinori Ohsumi (大隅良典)on his #NobelPrize2016 win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ttps://t.co/OMcCrjLHuh pic.twitter.com/cfGmDXGhns
— Nina Nagai (@ninagoe) 2016年10月3日
大隅1974年在東大取得博士學位後,在恩師今堀和友的引薦下赴美從事博士後研究,進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埃德爾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的研究室學習,同時確立從事體外受精研究。而後大隅受東大理學院教授安樂泰宏邀請返日,到東大理學院擔任助手,而後歷任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等職。
大隅主要專攻生物學研究,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其中又以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及生理功能等最為著名,曾獲得藤原賞、日本植物學會學術賞及朝日賞等殊榮,可說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研究論文更是研究者的引用常客,2013年甚至還因此拿下「引文桂冠獎」。
得獎結果出爐後,大隅也在3日晚間8時(台灣時間約晚間7時)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召開記者會,他在發表得獎感言時神色嚴肅,聲音也稍稍顫抖,似乎非常緊張,直到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才露出笑容,大隅除在記者會上談及自己的研究生涯外,也表示諾貝爾獎是他少年時代以來的夢想,對於獲獎深感榮幸。
大隅說自己是周遭公認的「怪人」,像是他已逝的父親大隅芳雄曾任教於九州大學工學院,他就故意選擇東京大學,而且專挑工學院以外的科系。他在1988年擔任東京大學教養學院助理教授時,毅然決然地放棄過去進行的各項研究,改進行酵母液胞內的降解機理研究,當時大隅全憑一人作業,手下沒有半個助手。
「我不喜歡和人競爭,也沒自信贏過別人。」「如果有很多人都研究同一個領域,想要拿第一就只能比速度,但這樣一來就沒樂趣了,我比較喜歡探索別人沒看過的東西。」大隅對科學的熱忱,除幼時的耳濡目染外,他的母校縣立福岡高中也是啟蒙者之一。
大隅在就讀縣立福岡高中時,曾加入化學研究社團,長期接觸顯微鏡、試管等相關實驗器材,甚至還曾和朋友將酒精與蒸餾水混合後飲下,兩頰紅通通地跑回家。儘管成就顯赫,大隅仍保持謙虛態度,認為生命的本質問題僅靠酵母等小細胞就能解決,強調自己只會做有興趣的研究,不會追隨流行。
大隅母校縣立福岡高中得知老校友獲得諾貝爾獎後,校長井上拓夫及大隅高中時代的同學都不斷拍手叫好,共同分享這分喜悅。大隅高中時代的同學早川誠而說:「真的很感謝委員會能給(大隅)這個獎,他從高中開始就非常優秀,我們這些同學根本比不上,他是福岡的驕傲,同時也是日本的驕傲。」井上校長則說:「這是我們學校創校以來首次的壯舉,我真的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