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賓法案之立即成為全世界市場經濟社會,包括臺灣在內,通行普通公司法國家準據而推展正式法制化變革行動之後,對根源於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社會法則,產生的大多數企業公司組織(corporation),直接帶來莫大「變性滅種」衝擊挑戰。
「企業家精神」橫遭扭曲變用
第一是,自由企業公司股票公開發行上市交易的「初心」,全面遭扭曲誤用,造成「企業家精神」橫遭社會民粹錯謬曲解與惡性汙衊。
資本市場的建置,應該溯源於1773年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成立,1802獲得英國政府正式批准而成立,其後各國據以設置的自由經濟社會資本市場,一方面都希望作為公司企業可公開取得「毋須承擔貸款利息」的廣泛資本來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由企業公司「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管理成果,亦可以透過資本市場機制,分潤給普羅大眾,具有「均分財富」與「共享盈利」的市場經濟社會積極目的;但是,自從1980年金融創新應用大爆發,產業市場經濟景氣循環周期日益縮短,使得越來越多新世代企業家經營的公司企業,其所孜孜追求股票上市的初衷目的,竟遽然逆變成為是基於分散財務風險,甚至是對自己所營事業前景缺乏永續信心,而希望藉由上市交易,把燙手山芋「丟包給買賣股票的投資大眾」。「分享大眾」變成為「丟包給大眾」的這種印象轉變,對「企業家精神」的傷害更是異常深遠。
難以固守專屬特色營業秘密
在這樣子的背景氛圍底下,經濟社會對於公司企業的「價值評價」,也開始起了極大扭曲變型:1980年代以前的資本市場投資大眾,多數是以市場需求滿足、市場占有率/競爭力的優勢,及經營管理績效良否,來取決公司企業價值的時代,已然遠去;在這一全新背景氛圍之下,公司企業價值評價高低,反而更大比重是取決於財務市場需求變化,及政治偏執與社會民粹風向,當社會看公司企業價值,是看政治風向比看經濟市場風向,還來得更重要時,當然就會益發使得真正具有專業良知的企業家精神,非想方設法疏離,甚至擺脫,公開發行股票市場不可。
第二是,專屬事業模式及特色營業秘密,在新企業改革方案下更加難以保固。今天能夠在公開自由競爭市場上贏得優勢地位的卓越表現公司企業,通常都有其經營上獨特專屬事業模式,競爭市場上非比尋常的產業產品科技訣竅或服務訣竅,以及高度特色營業秘密;然則,今天普世股票交易規制卻一體要求資本市場上,個股背景須充分「公開透明」與「絕對程序正義」,既往之各別特殊的專專事物,已越來越要面對難以「固守」「保密」的大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