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大自然在世人面前藏起自己的魅力:《慣性思考大改造》選摘(2)

2019-10-15 05:00

? 人氣

緹士拜恩1787年的畫作「歌德在義大利」(維基百科)

緹士拜恩1787年的畫作「歌德在義大利」(維基百科)

人們發現自己看到的東西具有主觀性,然而他們的「現實」的其他每一個面向也一樣: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也都會出現錯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觸覺來講,感知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叫「橡膠手錯覺」(Rubber-Hand Illusion)。這個「戲法」的玩法是請一個人坐在桌前,一隻手放在面前,另一隻手放在用隔板擋住、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接下來,把一隻假手,擺在那個人面前,取代看不見的手。這下子,眼前看起來,或多或少像是自己的兩隻手都擺在面前的桌上,只不過其中一隻是假的(玩的人當然知道是假的)。接下來,「實驗人員」在同一時間,輕輕刷過藏起的真手手指,也刷過看得見的假手。玩的人立刻開始把假手當成自己的手,感受到搔癢的感覺,不是發生在藏起的隔板之外,而是發生在他們突然感受到連結的假手上。由於感知作用的緣故,假手變成真手!

「橡膠手錯覺」被稱為「身體移轉」(body transfer)現象,我們的大腦處理現實的方法……不是直接給我們現實……因此也帶來有點詭異的感官「混淆」,例如研究人員證實,我們有可能聽見「幻覺字詞」(phantom words):聆聽無意義的聲音時,大腦會自覺很像是聽見有意義的話,但其實是空穴來風。此外,還有所謂的「理髮店錯覺」(Barber’s Shop Illusion)。播放剪刀剪東西的音檔時,受試者會因為音量轉大或轉小,覺得聲音忽近忽遠,但其實聲源完全沒改變位置。各位還可以想想另一種常見的經驗:當我們坐在靜止的車輛或飛機上,一旁的車輛或飛機開始移動,起初我們會誤以為是自己搭乘的交通工具在移動。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很多。

歷史上,十八世紀的大文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率先發現視覺感知「有點古怪」。歌德今日被奉為現代德國文學之父,然而在他的年代,他其實以興趣廣泛出名(雖然有時名聲欠佳,各位看下去就知道),每個領域都沾一點邊,有時把精力用在研究骨骼學,有時又研究植物學。文學是歌德的最愛,不過他最重要的人格特質是充滿熱情,人們常說他放蕩不羈,年輕時朋友說他像是「狼」或「熊」(歌德在萊比錫念大學時,土包子的法蘭克福穿衣風格也惹得同學發笑),他後來成功收斂不修邊幅的性格,進而散發受上流社會歡迎的魅力,二十多歲時在文壇聲名鵲起。沒多久,卡爾.奧古斯特公爵(Duke Karl August)就任命他擔任戰爭部部長等數個公職。歌德勇往直前,追求新的知識體驗,有時甚至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傳記作者指出,在一七八〇年代晚期,歌德的「多才多藝」(manysidedness)使他一頭鑽進光線與色彩的研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