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行政院長林全與企業界舉行早餐會,企業界的提問與反應甚「熱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發言算是隱諱,其它企業界則是直白的說政府給的答案「都不是企業界想聽的」。政府是否有解讀出張忠謀的「曲筆」,及企業界的集體焦點呢?
張忠謀說政府經濟主軸是「創新、就業、分配」,但他認為新政府經濟政策不能沒有成長,因為沒有成長就沒有就業;此外,他也呼籲政府在發展5+2創新旗艦計畫時,不要忘記包括半導體業等既有產業的重要性,因為如果5+2產業發展起來,若是以既有產業為代價,恐怕無法彌補其損失。
這番話中,張忠謀特別提醒政府經濟政策「不能沒有成長」,而且點出「沒有成長就沒有就業」,顯露的應該就是:對現有及未來預估的經濟低成長感到憂心,而「沒有就業」最關鍵的因素,其實是「沒有增加的民間投資」,點出「沒有就業」應該就是對政府各項政策,可能導致民間投資停滯、甚至減少的憂心。
至於5+2創新產業發展,「如果是以既有產業為代價,恐怕無法彌補其損失」,有人認為是擔心半導體不受重視,林全答覆時強調半導體非常重要、政府不會忽略,就是這種想法。但更可能的是所指為綠能產業;因為政府要改變能源結構,全面廢核以綠能替代,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同時發展綠能產業。但此舉如果導致供電不穩定甚至缺電、限電,兼之電價上漲,則顯然就是「以既有產業為代價」,而且其結果是「恐怕無法彌補其損失」,因為半導體產業是「一分鐘缺電都不行」。
對照過去張忠謀的說法,在馬政府後期他曾公開表示對台灣投資環境的2項憂慮,其中一個就是限電問題,甚至傳出台積電有意自建電廠;新政府上台後,6月台積電舉行股東會,對媒體詢問的能源問題則回答:「現在我們還沒有到(缺電)危機啦。蔡總統跟林院長,都是滿有能力,而且滿有見地的人,我是有信心,他們會把這個事情做好,能源政策做好。」
但周一的發言顯示張忠謀對未來供電問題的憂心似乎仍難解,不像4個月前「那麼有信心,用了委婉方式表達;其它企業界則是直白的指陳政府能源政策的問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說:「企業界很有缺電危機感」,「我們不要求便宜的電,我們要穩定的供電與合理價格,我們擔心2018年會面臨嚴重危機。」
企業界的焦慮與不信任幾乎是毫不隱藏,因為事實上不少企業在多次備轉容量率降到2、3趴、面臨限電危機時,就已先接到台電通知「準備因應」。縱然最後限電未成真,但企業界已是驚嚇不已,也絕對不再相信「不缺電」的承諾。
林全的回答中,除了行禮如儀的強調發展綠能外,也承認未來1、2年電力吃緊,但「寄希望於未來」,他說「未來電力供應會恢復正常」。只是對企業而言,莫說對未來「恢復正常」的承諾難以相信,單是這1,2年的限電風險就讓業界吃不消。至於林全提到停機核電機組「迫不得已才會送立法院重新開放」,一來政府難抵反核的黨內外壓力,重啟是否作得到讓人懷疑;二來重啟核電廠不是如開關電燈一樣,說開就開、說關就關,三來如果核電廠走進除役階段後,也沒有什麼重啟不重啟的問題了,因為都拆了嘛。
張忠謀說得沒錯,沒有成長就沒有就業;而這個能增加就業的成長主要是來自投資增加;只要限電風險不解除,企業界對大型投資案一定會審慎為之,甚至可能暫緩或延後。企業界對林全「逐一回答每個問題」的評語是:都不是企業界想聽的。大概也看得出這些型式又官式的答案,顯然與業界期待的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時程,落差極大。
除了缺電是業界心頭大患外,業界也提出因彰化台化案引發的環保與中央地方執法問題、投資、勞動、及稅制等相關的金融問題。企業界提問踴躍,正面看顯示業界對新政府「充滿期待」,反面看則是業者已對政府表現不滿又不耐,如果投資信心低,經濟要好也難。
政府是否讀出張忠謀的曲筆與感受到企業界的集體焦慮了呢?如果讀出了是有改善政策嗎?還是就「已讀不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