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美國建國兩百多年的歷史,強森(Andrew Johnson)絕對排不上知名度最高的美國總統之列,也並沒有留下什麼好名聲流傳後世。但隨著現任總統川普的「烏克蘭門」風暴持續延燒,聯邦眾議院緊鑼密鼓對川普啟動彈劾調查,卻也讓強森以「史上首位遭眾議院表決通過彈劾案的美國總統」的歷史地位重回鎂光燈焦點;許多歷史學者更發現,強森與川普相隔160年登上總統大位,兩人的施政與作風竟有不少相似之處。
美國歷任45位總統中,只有2人曾遭彈劾,但是都沒有因此下台。尤其是1865至1869年在位的強森(Andrew Johnson),距離被解職的下場僅有「一票」的差距。
【延伸閱讀】從「烏克蘭門」回望美國歷史:從柯林頓性醜聞到尼克森的水門案,那些被彈劾調查的總統後來怎麼了?
因緣際會,以副總統繼承遇刺的林肯總統
民主黨籍的強森曾任田納西州聯邦參議員、州長,但他之所以能坐上總統大位,完全是因爲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在1865年4月15日遭到暗殺,時任副總統的強森於是繼任總統。林肯雖然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但他在競選連任時,卻選定來自南方的民主黨人強森為副總統人選,顯示他在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內戰後推動團結、和解的用意,但也讓強森扶正後面臨國會掣肘的陰影。
林肯驟逝後,強森沿用原有的共和黨內閣,但在是否接納叛亂的南方各州、赦免邦聯領袖、以及給予解放黑奴公民權等議題上,強森主張對南方重建採取妥協的立場,更曾稱黑人沒有自主能力,支持各州立法限制黑人權利,與當時控制國會、主張賦予黑人(男性)投票權的共和黨人南轅北轍,雙方的摩擦也與日俱增。
參議院大審,一票之差逃過去職命運
當時,聯邦眾議院甚至通過《官吏任職法》(The Tenure of Office Act),限制總統必須經過參議院同意,才能夠開除政府官員,連總統自己的內閣成員也包括在內。不過強森對國會的限制不予理會,還是開除了長久以來的政敵——戰爭部部長史坦頓(Edwin M. Stanton),也成為國會發動彈劾的導火線。
1868年2月25日,眾議院通過決議案,要求對強森進行彈劾,並在彈劾條款中羅列了違反官吏任職法、陰謀策劃反革命武裝叛亂等11項罪行。不過,雖然眾議院表決通過強森的彈劾案,但參議院審理是否解職時卻以1票之差(35:19)無法達到3分之2門檻(36票),讓強森逃過下台的命運。最後強森成功做到1869年任期屆滿,但未獲自家民主黨提名競選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