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不管企業或者創業者一直在尋尋覓覓的目標,對於創業者和新創團隊來說,創新是天職也是必然得做的事情。不創新!!那麼也就沒有創業者存在的空間了!(這也得扣除掉利益交換而產生的生意)
而對於企業,最早也是因為做了創新的事情,而該創新能夠打中市場需求(只是企業知道與否是個問號)終究能夠走到現在的企業規模和樣貌,可能IPO了,可能營收規模達到上百億了,接下來期望企業長青的挑戰也不斷的出現。
大多數的企業都無法長久屹立於市場上,尤其是資訊電子相關產業,最長可能是例如GE或者IBM之流,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也與最早的樣貌不同,經過不同時期的高潮和低谷但一直就在市場上。
但是依然會發現長青企業就如同我們常說成功無法複製一樣,會發現大多數的企業依然是無法面對創新的挑戰然後就在市場上淡出消失。
而為何企業無法創新呢?我們列出十個常見的狀況
1. 流程壓死你
你有看過企業內部鼓勵創新和內部創業,結果要下FB廣告的$10,000預算需要蓋超過10個章嗎?(真實案例)
2. 以為是資源結果是詛咒
創新創業維艱,我們鼓勵內部創業而且把後勤資源人事,還有會計財務共用。
結果因為母體企業太大也顧及形象,所以創新團隊的各種行銷活動既無法leverage企業品牌也無法自己做。(真實案例)
3. 想創新結果沒投入相對資源
我們要做新型態的電商,目標是世界的xxx客群,並且透過大數據分析,還有Machine Learning來做到xxx和ooo。
結果,電商平台的開發預算只有不到三十萬,也不用談根本沒有大數據和Machine Learning的人才。(感謝網友提供案例)
4. 組織文化不相容
某大集團收購的新創,創辦人也成了集團高管,但依然保有創新精神的在完成集團KPI之餘還開發了新的服務,後來也被集團內部選中成為下一個要主推的新服務。同時間也被其主管罵了,原因是為何呢?
主管:開發新服務怎麼沒有先跟內部報告呢?
主角:照正常你會同意嗎?
主管:(一臉冏樣)
這實際案例的結果是運氣好的,因為該被收購單位在保持持續創新的能量,卻也因此衝撞了傳統的文化和體制,運氣好的是因為做的東西效果不錯所以集團就買單了!但萬一效果是不好的呢?各位覺得他們的下場會如何呢?(Again,真實案例)
5. 業務型態的衝突
開始有許多的實體產品公司陸續想做著電商大夢,並且常常的推論,因為我們公司內有著倉庫,管理系統,ERP,怎麼可能不能做?
但光這些基礎建設都會有著你要做大貨還是散貨來直接面對你的客戶/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