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陸觀光客不來台灣?陸客來台人數減少影響究竟有多嚴重?為何台灣業者如此重視陸客?背後所代表的意涵為何?」或許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首先我們了解幾個現況:
一、統計數字方面:
自520新任總統就職後陸客斷層式減少,讓業者明顯感受。從觀光局數據統計顯示, 從單月數字來看2016年7月陸客人次約30萬,比2015年同月減少約17%,8月份數字更驟減了55.3%。
二、經濟貢獻度方面:
陸客開放前與開放後的差異為何?由於陸客購買力強勁,居各國旅客之冠,根據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外匯收入部分從原先40幾億元一路成長到2015年的143.9億元。而同時期比較,由日本、東南亞及港澳的旅客所帶來的成長幅度並不高,可見陸客確實對台灣經濟是有所貢獻的。
三、政府應變方面:
面對陸客觀光客縮減,行政院也啟動應變機制,多管齊下幫助觀光旅行業者度過寒冬。例如:日前研商的「陸客減少對觀光旅行業衝擊因應方案」。觀光局還將提撥一筆資金鼓勵企業多舉辦國內旅遊,以擴大內需市場。(唯筆者認為刺激國內消費往往只是將左口袋的錢放入右口袋的差別而已)
四、旅遊安全方面:
除政治因素外,另一個「陸客不來」的可能因素是:「道路交通事故過多」來台觀光可能踏上死亡之旅。那台灣遊覽車交通安全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首先從最近幾件火燒車事件來看2016年7月的遼寧陸客團火燒車26死。根據觀光局統計,自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至今年(2016)7月止陸客在台灣事故件數98件,共有480人發生旅遊意外,包括390人受傷、90人死亡;其中又以遊覽車造成的298人死傷意外最多。然這問題背後的原因為何?遊覽車業者應好好多加思考。
我們應該深刻體悟陸客團的減少,並不是台灣旅遊業的末日。如何改善觀光旅遊交通安全的問題,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台灣的觀光旅遊業,下一步該怎麼走?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筆者提供以下幾點思考:
1.陸客不來,誰會來?所處產業與基礎設施如何讓外國旅客感到貼心、便利、舒適?(目標客群)
2.經營觀點的是看短期效益?還是永續經營?(經營目的)
3.旅遊內容的連結規劃?整合資源滿足需求,打造「專屬型觀光」。(客製化設計)
4.業者主動了解目標客群旅客的需求為何?服務組合方式?(價值鏈活動的串聯)
再來看看陸客的相關議題,不單單是台灣,在鄰近國家/區域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例如:
1.泰國:
同樣是接待大批陸客的泰國,也開始大刀闊斧重整旅遊市場陸資「一條龍」的現象。泰國官方並不擔心強力整頓會造成陸客減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