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復,迴旋幾成宿命,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結束訪中行程前參觀「台灣會館」,有人說她是「進京趕考」,有人說返台還要再考一次,她從容以對,「不要把氣氛弄得很僵,就定位為和平之旅,相信有很好的收穫。」到底能有多少收穫?點滴在心,冷暖自知。
如果洪秀柱行前做了功課,她理當了解,十一年前的二00五年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份登陸,正是以「和平之旅」之名,同樣是先赴南京謁中山陵再赴北京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會面,這是繼續一九四五年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談判後,整整一甲子後的首次國共最高領導人會面;在「連胡會」之前,並安排了連戰在北京大學演講;這次洪秀柱參訪中關村青創基地,十位對談青年九位來自台灣。
「和平之旅」十一年轉回原點
十一年打轉一圈,回到「和平之旅」原點,這十一年中發生多少事?二00八年蕭萬長以副總統當選人身份出席博鰲論壇,「蕭胡會」中重提擴大台灣國際參與;二00九年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代表台灣以觀察員份出席世衛大會;二0一三年台灣以貴賓身份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兩岸簽署大大小小十九項協議;當然,還有二0一五年的「馬習會」,這已經不是年年舉辦的國共論壇可以比擬,這是兩岸領導人、而不僅只是政黨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某種程度也算是兩岸交流的一次高峰。
在洪秀柱登陸前,歷任黨主席自連戰以降行禮如儀;她的「第一」最尷尬,不是國民黨在野後第一次登陸,連戰已經是了;而是國民黨「實質在野」(國會絕對少數)後的第一次登陸,當年「連胡會」是以「新聞公報」形式發布結論,國民黨多多少少有有點能力在國會制衡或推進若干兩岸政策,而「洪習會」除了各自表述,沒什麼結論可言,不過,隨著政黨三輪替,兩岸形勢一夕「冰封」,洪秀柱依例帶團出訪,維持兩岸交流必要之形式,即使無功亦未可謂過。
求同存異避各表 比美蔡英文認歷史不認共識
洪秀柱在談話中用「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內涵之異」,勉強對黨內交代也算「各表」,這十四個字可比美蔡英文接受「九二會談之歷史事實」,都換種方式表述她們不想講的話;洪在閉會會議談的話題顯然也不少,包括爭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邀請陸方參與明年在台北舉辦的世大運、乃至落實藍營八縣市長要求的利多政策等等,但無正式雙邊新聞發布,習近平一句「只要有一個中國的立場,沒有什麼障礙可考慮。」
有人解讀是「碰了軟釘子」,有人解讀是「正面回應」,不論解讀是正面還是負面,這三項都沒有「具體」結論或承諾,甚至連宋楚瑜是否順利成行的答案,習近平也沒給國民黨「露口風」的機會,而世大運陸方會不會趕在截止前報名,當然一陣風就吹過去了,但不論如何,洪秀柱還是為台灣發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