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退燒了?日籍老闆實戰觀察:往台灣中南部開店就贏了!

2019-10-24 08:50

? 人氣

日本飲食業者身為外資企業,要靈敏地因應當地市場的變化並非易事。為了存活下去,必須有當地優秀的員工抑或深入通曉當地事務的員工協助,同時具有快速的決斷力──日本企業咸認較不擅長之處──亦不可或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延伸閱讀:連米其林拉麵也撤退!擁有9家店的日籍老闆,揭日系餐飲在台致命傷

在經營難度很高的中南部展店

進入臺灣市場時,許多餐飲事業的策略,都是先在臺北開店,之後再將店舖拓展到中南部。但連臺灣的餐飲業者,都很少有人從北部到南部,全國都有店舖。

更為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從臺北到臺中的距離,大約等於東京到靜岡;而臺北到高雄,大約是東京車站到名古屋車站的距離。即使在日本,立足東京的業者要進入名古屋市場也不容易,更何況是外國,更加困難,自不待言。

臺灣北部和南部氣候不同,飲食習慣和調味也大不相同。臺灣南部的調味比北部稍甜,對鹹度的抵抗感也很強。舉例來說,北部粽和南部粽的差異程度,幾乎可以說是不同的食物。若沒有在地化的口味調整和經營策略,雖說是連鎖店,即使進入當地開業,並非就能一帆風順。

此外,臺灣籍員工有個問題在於,不希望被調派離開原本的職場,轉到其他地方工作。在臺北培育出來的人才,若公司下令強行調派到中南部,臺籍員工會毫不遲疑地就辭職吧。因此,必須培育以當地人為主的員工。換言之,拓展至中南部,就跟從零開始一樣。

實際上,觀察超級知名品牌、米其林一星的Japanese Soba Noodles蔦、以北海道的蝦湯拉麵聞名的一幻拉麵、山頭火、名代富士蕎麥麵等知名品牌拓展至中南部後,無論何者都不到2年就撤退的情況,可以很清楚看見困難的存在。

而順利進入中南部的品牌則有花月嵐、屯京拉麵,以及不同業種的丸龜製麵、台灣壽司郎。可以看到這些品牌為了展店至中南部,店家確實地培養人才,店舖地點也多方考慮,慎重地進行準備工作的痕跡。然而很多業者不到2年就倒閉的原因在於,進駐臺灣百貨公司等商業設施的店舖,簽約期間多為2年,若無法衝高營業額,即使希望繼續經營,有時也會被要求離開。

臺灣仍舊是個充滿希望的市場

由於少子高齡化,日本市場縮小,競爭更加激烈,或許有很多日本企業以拓展海外市場作為經營對策。但若無法確實地理解市場,並進行調查分析,進入海外市場的風險將非常高。

臺灣的少子高齡化已經開始,根據內政部的推算,2020年人口將轉為下降。高齡化速度也比日本更加快速,65歲以上的人口,預測在2025年會達到20%,到了2040年則是高達30%。日本從高齡化社會轉為超高齡化社會,花了11年;而一般認為,臺灣將以8年的時間,轉變成超高齡社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