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習近平而言,簽署一份未能全面撤銷懲罰性關稅的協議,必須承擔受嚴厲批評簽署「不平等條約」的政治風險,稍有不慎可能激化民族主義情緒,激起清末列強入侵的歷史記憶。
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不時警告,希望雙方能在未來幾周努力讓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書面文本談定,以便雙方領導人能如期於十一月中簽署,否則中國貨品加徵新一輪關稅將如期於十二月十五日生效。雙方歧見仍深之下,貿易戰隨時有再度升溫的可能。
表面上,中方有「寧左勿右」不能低頭示弱的政治壓力,實質上,中方確實逐步釋出幾項改革措施,來回應美方要求的跡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十月十六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要求,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外國投資者和外資企業轉讓技術。證監會宣布明年全面開放資本市場,取消外資持股比率限制,期貨、基金與證券業等金融領域外資持股比率,不再限制不超過五一%。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也早在七月二十日,宣布十一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措施,並宣稱「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回應金融改革開放呼籲。
有新進展,不代表衝突已解決
中美貿易談判有新進展,但雙方是否即將解決貿易衝突,目前並無法樂觀期待。五月時雙方互相提高對方關稅,川普甚至一度在推特上認定習近平是美國的敵人,暗示雙方衝突不再侷限在貿易關稅上。而此次會談出現契機,有機會擺脫五月互相提高關稅、互相傷害對方經濟的不理性情勢。
中美雙方是否能在十一月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文本,仍存有很高的不確定因素,協議內容要包含哪些核心關鍵議題,雙方仍在拉鋸中。但顯然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仍然很難看到雙方達成全面性貿易協議,中美貿易戰仍會是打打談談的節奏。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的工作,本文原刊《新新聞》1703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