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美貿易談判宣布達成一個「第一階段協議」,外界對此協議代表誰勝誰負看法各異,不過,貿易戰後的「災後重建」─價值鏈與供應鏈的重組已展開,至於最後各國的得失則要再看一陣子─也許是5年甚至10年。
過招18個月,貿易戰勝負在誰家?
上周中共副總理劉鶴率團赴美進行第13輪的貿易談判,原本外界並不看好,但很快川普就宣布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主要內涵是美方暫緩預定15日生效的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計劃,中國則購買價值400億-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至於詳細內容,要待數周後雙方簽署書面協議後才會知道。
對「看熱鬧」者而言,最好奇又想知道的是:到底誰輸誰贏?美國有媒體認為美國輸了,因為當初想要達成的主要目標─改變中國結構、公平貿易等未達成;國內則有媒體認為:中國輸了,因為原本加徵的關稅還在。
不過,這一刻正確的答案可能是:中美都輸了,這次的第一階段協議則是要為習近平與川普「創造雙贏」,他們可各取所需。
貿易戰讓中國產業受挫、人民幣貶值、經濟放緩為27年來最低、供應鏈遷移、甚至政權威信受影響,當然是輸家;即使看似威風八面的老美,今年開始經濟、企業也明顯受貿易戰衝擊,至於農民受的影響更不在話下,白宮釋出280億美元的補貼給農民,因此也談不上什麼贏家不贏家,頂多只是「小輸」。
中美經濟皆輸家,川習創造雙贏
因此,這次的第一階段協議,其實就是給大家一個下台階;對川普而言,馬上面對連任選戰,現在又有「烏克蘭門」如影隨行,中國拒買美國農產品對其傷害最大,現在就必須停損,因此,川普拿到自己最需要的購買農產品,而且中國承諾的購買量是過去的2倍,這可讓川普用來說嘴、減少政治壓力。
至於北京方面,恢復購買農產品看似向川普低頭,但其實橫豎也是要買─不是跟美國買就是跟巴西、俄羅斯等國家買,飽受非洲豬瘟之害所以原本也要大量進口豬肉,而此刻穩定中美關係當然是重中之重。雖然未取消已加徵的關稅,但至少換到暫緩要再加徵的關稅,不讓情勢再惡化,經濟與產業算是得到喘息與調整的時間與空間,未來再打打談談。
而且經此一役,北京算是抓到川普的痛處就是農產品,川普也知道貿易戰承受的代價,未來談判有可能回到比較理性、正常、彼此有取有讓的局面。如果川普繼續堅持中國難以接受或作到的條件,且美國農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又上升,北京再斷絕農產品,現在大聲叫農民趕快「加班、買卡車」的川普,大概就很難對那些鐵粉農民交代。
未來較可能的發展是:長時間停留在第一階段協議,後面難談的部份則大家一起慢慢磨。川普要選舉了,不能再生出太多枝節,北京也不會希望太快翻牌,爭取多點時間作調整,甚至最好是川普輸掉選舉,縱然新上任者是未知數,未必更軟,但至少不會反覆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