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4日正式生效,台灣雖沒有成為締約國,卻也提交自願減碳承諾,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降低2005年20%的量。面對減碳及廢核的兩難,經濟部長李世光今(7)日赴立院備詢時強調,若政策都能順利推動執行,則應可以達成非核、減碳2項目標。
台灣的碳排放量主要來自能源部門,若將能源回歸使用端,則工業排碳佔比近半。然而減碳目標對比民進黨的廢核承諾,卻讓減碳看似無法達成。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在質詢時即指出,中國大陸為達成減碳承諾,增建8座核電廠,但台灣又要廢核,主管經濟及能源政策的李世光,是否能做到非核及減碳的承諾?李世光回應,如果所有政策能順利推動,則依現行的計算「可以達到。」
「減碳須兼顧經濟」 工務局偕工總成立因應小組
國民黨立委張麗善質詢時也說,排碳量最大的是能源部門,經濟部要如何管理?李世光回應,管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兼顧經濟發展,因此經濟部在計算排碳量時,也會考量排碳所帶來的生產力及經濟價值。目前工業局也已和工總成立《溫管法》因應小組,一方面訂定減碳政策,一方面跟業者協調。
另外為了控制碳排放量,經濟部也將修正電力排放係數計算公式,並依此做為規範發電業者的手段。李世光表示,新版《電業法》以排放係數,做為評價能源使用的標準,除了要引進綠能,也希望促使業者提升製程技術,讓能源能有更多使用可能。李世光也以法國為例,指法國有即時公開每度電的碳排放量,讓每度電都能被外界檢驗。
台化汽電共生爭議後 發電、環保如何兼顧成隱憂
然而面對短期的電力缺口,經濟部似乎仍無法兼顧環保。台化汽電共生電廠爭議後,契約容量佔夏季供電6%的麥寮電廠,執照也將在明年6月到期,但地方卻對燃燒生煤相當有意見。「一定會讓它換照。」李世光指出,麥寮電廠問題經濟部已和環保署及地方政府討論,也到行政院報告,除了希望中央及地方環保規定能更一致,也希望能兼顧產業需求、環境及員工。
而為了因應明年供電缺口所採購的緊急發電機組也將招標,李世光說,機組買入後規劃做為傳統超臨界電廠的第一級,系統穩定後再將2個單循環機組接起來做為二期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