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從年初雲霄飛車似地看至年尾,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能說是光怪陸離,可怕非常。照理來說應該十拿九穩經驗十足的希拉蕊怎麼會落得如此田地,而讓人不禁搖頭的川普,又怎麼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呢? 筆者從Iowa的黨內初選觀察至今,其實仔細分析結構因素,這次大選的現象就不會顯得奇怪與不合時宜,這些結構性因素只是因為這次出現一個特別的候選人,把美國從冷戰結束漸漸累積的問題,一次性地顯露在世人面前。這些都是美國光鮮亮麗霸權底下,那些不為人所悉的黑暗面。
先來分析希拉蕊。
希拉蕊最大的困境其實除了自己,就是歐巴馬了!
一般人認為滿意度民調還有45-55%的歐巴馬應該是希拉蕊的超強助選員。其實不是的,歐巴馬是希拉蕊在這次競選的最大障礙與負資產。
歐巴馬已經任兩屆總統,對於整個競選環境來說,不管誰是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將有這項嚴峻的挑戰。對於選戰來說,選民除了對於候選人本身的人格與資歷有所挑剔以外,更重要的是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競選主軸,是否能打動或是代表其本身的立場,給他們改變現狀的希望,讓選民有熱情投票。
這對於執政黨的候選人來說就是很巨大的障礙,何況今日出來競選的並不是現任總統,單純只是同黨的人,要延續前一任總統的政策會概括承受其缺點,要做出改變甚至批評前朝又會招來現任總統的不滿甚至撥弄支持現任總統選民的強烈不滿,對於基本盤更加不利。也就是說,如果現任總統的滿意度越高,反而對於同黨候選人產生的限制可能更多;如果現任總統的滿意度低,則會讓中間選民有思改變之心,想換黨做做看。看過去總統大選的勝敗選紀錄,就可以發現,在二戰之後,要能夠繼連任總統後又再度是同黨候選人當選者,只有老布希,大體上藉著雷根的聲望而成功,其他都是失敗者!
把此情況套到希拉蕊身上。歐巴馬的八年總統任期,成績好壞參半,沒有大作大為,倒是其偏自由派的政策堅持導致美國政治更加分裂。雖然數據顯示經濟已經從2008年的風暴中復甦,但是貿易自由化所造成的貧富不均抵銷了這項經濟成果,而且一般選民,尤其是藍領階級根本無法感受到經濟成果,反而因自由貿易的政策深陷結構性失業的窘境;更加不利的是在此情況下,歐巴馬政府又一直推廣更大的自由貿易政策—跨太平洋合作協議TPP,雖然以長久戰略來說這項政策是維持亞太權力均勢的重要手段,但短期而言,選民只會更加仇恨,TPP只是個票房毒藥。這些希拉蕊都知道,但是她擔任國務卿的事實以及她過去秉持的立場,都無法讓她與TPP切割清楚,立場的轉換只是落實大眾對其誠實與否的近一步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