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創傷記憶》柏林圍牆基金會主任:它曾象徵國家分裂恥辱,如今卻是珍貴歷史遺產

2019-11-02 09:20

? 人氣

「我們做透徹的調查以釐清軍人的法律責任,是上級命令?主動射殺?或是民眾已經投降了還執意射殺?東德士兵在那個時空背景下,仍然有選擇空間,儘管他主張依法行政,但他仍可以選擇拿槍射人體其他部位,而不一槍斃命,軍人在這一瞬間的動武決策成為審判的依據。」維希曼表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博物館運用數位化創新,創造不同歷史參訪體驗

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指出:「柏林圍牆紀念館不僅保存原有歷史空間,還發揮了許多創意與創新思維,透過不同層次的展示手法,再現了同一地點的不同時間脈絡。」

維希曼介紹柏林圍牆紀念館的創新例子,貝爾瑙街紀念館的露天展覽藉由擴增實境(AR)整合時空,展現同一地點在不同時間點的樣貌,「雖然身歷其境是非常有意義且教育效果很好的方式,但遊客若獨自參訪過去有過暴力和悲痛故事的場所,他可能會過度沉浸在歷史情緒之中,因此最好有館方人員在一旁協助。」

「近年來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應用日益廣泛,我認為這兩項技術適合與紀念館既有的教育媒介互補,」維希曼指出。

20170305-德國綠能專題,德國柏林圍牆原址。(顏麟宇攝)
德國柏林圍牆原址。(顏麟宇攝)

柏林紀念博物館為實現友善平權,今年首度為視障人士策畫攝影展,希望讓視障者認識冷戰時期的經典照片。館方策展人事先研究視障者如何感知世界,在展覽中提供導盲磚指引、口述影像導覽與觸覺藝術模型。

維希曼指出,視力正常的一般人也能夠在這樣的展覽中獲得全新體驗,這種障礙者與無障礙者都能自在享受導覽,是柏林紀念博物館追求實現的目標──歷史文化領域的友善平權。

20170305-德國綠能專題,德國柏林圍牆原址。(顏麟宇攝)
德國柏林圍牆原址。(顏麟宇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