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驥語氣感慨,另一頭,這部戲需要一個小孩當視角,但當年注意到郁璋時,他才12歲,「我把他叫過來的時候,媽啊長這麼大了,18歲。」後來他找到同樣12歲的李英銓,扮演李夢的兒子,才終於把整部片整骨完畢。
「所以會有一點點怪,我自己是覺得有一點點怪啦。」怪大概是在於,後來他一口氣剪掉1個多小時,關於更生人、江湖人的片段。「你必須面臨到一個問題,你要不要展現家嘛,家重要還是外面重要?所以我最後決定是家,先把母親做好。」
「生命是很怪的」 母親過世那天的事,他還是搞不懂
張作驥是硬派的人。拍了30多年都是獨立製片,自己寫劇本、自己執導、自己剪輯,窮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我養魚都養草魚,可以吃的,因為沒錢。」他說著笑了兩聲,不知是否在開玩笑。
金錢在電影上考驗他,生活上,他的磨難更不曾少過;出獄後沒過一個月,母親患上失智症,他決定先把電影停工,返家照顧母親。
談到這段過程,他啊一聲嘆了口氣,話語沉沉的,「辛苦啦,但是因為失智症……像我母親要吃藥,她日夜顛倒,沒有時間概念,醒來就叫我,所以我睡她旁邊5個多月。」
「生命是很怪的。」他說著皺起眉頭,談到有天他在工作室開會,同事在家幫忙照顧母親,「用監視器看,我媽睡了,我開完會立刻回去,很自然就往樓上去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洗個澡往我房間躺去,這5個月來第一次,結果早上起來,我覺得怪怪的,7、8點多下樓,發現我媽已經走了。」
「法醫、警察來,自然死亡,法醫說你爸爸和媽媽同一天(過世),我說啊?操!我以前都在旁邊,我為什麼那天會往上走?我也不知道,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洗個澡就去了 。」
生命的怪異讓他瞪大雙眼,很多事到現在還是搞不懂,張作驥心底酸酸的。
「愛是一把刀,愛是恐懼的」
收拾後事後,他回頭拍出《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是對母親的告別,「畢竟我跟我母親生活了50幾年,那個影子會在,但那個線,已經徹底在去年斷了,剩下就思念,思念就夠了。」
張作驥的父母原在廣東,而後隨國民政府遷往海南島,1949年避難來台,最初落腳嘉義,但在他出生後沒多久,就舉家搬到永和大陳新村,當年從家裡到學校間,有一條大水溝,上課快遲到的時候,張作驥會直接游過去。
「我國小生活,以父母來說是很王八蛋的。」後來母親終於忍不住,讓他轉學私立及人國小,這下逼慘了他,「我不會講國語啊,我只會廣東話跟台語,所以班上52人,我是第52名,我們座位是按名次坐的,我坐最後一位。」
「我母親非常兇悍的,非常管我,但越管我越兇、越叛逆。」」張作驥曾有2個姊姊,很小時候就夭折,在那之後,母親想把愛全力灌注到他身上,「我名字是驥嘛,驥俗稱千里馬,我媽媽就很後悔,我永遠關不住啊,每天都爬牆出去,久而久之就,我媽乾脆就開大門,攔不住了,早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