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此立誓,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去──讓這個國家在神的庇佑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讓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從世上消亡。」──林肯(Abraham Lincoln),蓋茲堡,1863
1863年7月1日,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最血腥、死傷最慘重的「蓋茲堡戰役」(Battle of Gettysburg)在賓州蓋茲堡爆發,這場戰役是讓南方邦聯著名司令李將軍(Robert Edward Lee)放棄北侵的重大挫敗,也因此被視為南北戰爭的轉捩點之一。
蓋茲堡一役只進行短短3天,代表北方聯邦的波多馬克軍團和代表南方邦聯的北維吉尼亞軍團折損了至少5萬名士兵(包括失蹤、受傷與被俘),留下7000多具士兵和5000具戰馬的遺體,令當地人民極為不適。賓州政府聽從建議,買下大片土地成立蓋茲堡國家公墓(Gettysburg National Cemetery),以撫慰陣亡將士與遺族。
11月19日,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出席公墓揭幕式,並獲邀為這場追悼會致詞,當時排在林肯前面的演說家足足演說了2個小時,但林肯僅花了幾分鐘發表《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短短不到300字中,林肯重提美國獨立革命精神,以之定義這場內戰為「自由之新生」,更鋪陳出民主立國的理念,鼓勵人民繼續奮戰。
有趣的是,儘管這場演說名垂青史,精確原文卻沒有定論,流通的謄抄本就有5種版本,「布利斯本」(Bliss Copy)是林肯唯一親自署名的版本,被認為是經過林肯潤飾的最終版本。
布利斯本《蓋茲堡演說》全文中譯
「87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大陸上,從自由之中孕育出新的國家,並奉獻給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當前,我們正參與一場偉大內戰,考驗這個國家或任何有相同主張與信仰的國家究竟能否屹立不搖。我們來到這場內戰的其中一片戰場上,將這片戰場的一部份,奉獻給那些為了國家存亡而在此犧牲自己性命的人,作為安息之地。這完全是我們應當做的。
不過,就更深層的意義而言,我們無從『奉獻』這片土地──無從封它為聖地──也無從要求人們來此朝拜。無論生還與否,是那些在此戰鬥的勇士們神聖了這塊土地,這遠非我們的綿薄能力所能及。世人將不會注意,更不會永久記得我們此時此刻的話語,但將會永遠忘不了這些勇士的行為。但是,我們活著的人應該致力於這些戰士未完成的工作,應該獻身於留給我們的偉大考驗──有他們的光榮犧牲,我們得以更堅定投身於讓他們奮戰至最後一分氣力用罄的理由──我們在此立誓,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我們要讓這個國家在神的庇佑下,讓自由獲得新生──要讓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從地球上消失。」
這篇短文因洗鍊而充滿張力的文字聲名遠播,成為美國史上被人引用最多的演說之一,也是許多中學生必讀的文學教材。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更曾引用其文句來定義心目中的民主國家:「林肯有言:『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謂之民國也。」
甫當選為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選前也曾在蓋茲堡發表演說,表示「希望以林肯為榜樣,癒合現今美國面對的裂痕」,但川普最後卻脫稿演出,指責美國選舉「作弊且崩壞」並大罵媒體「墮落」,還藉機全盤否認多名女性的性侵指控,身為共和黨創黨推手之一的林肯若地下有知,恐怕也會深感無奈。
【相關報導:效法林肯?川普發表「蓋茲堡演說」卻揚言控告性侵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