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Libra的系統性風險與金融體系的合法性危機

2019-11-08 05:50

? 人氣

胡一天專欄(依流動性拆分後的銀行資產負債表,資料來源:Measuring and Managing Liquidity Risk)
依流動性拆分後的銀行資產負債表(資料來源:Measuring and Managing Liquidity Risk

各種銀行持有的資產價值,其實是各種大小、頻率、確定性與變現能力通通不同的現金流折現及風險調校之後的總和。銀行回收貸款或出售證券及資產的變現能力,會受到各種宏觀與微觀市場因素以及決策時機的影響,必須要透過一系列的壓力測試來估計其提列準備金的額度。銀行還必須根據這些資產流動性風險的分析,提出完整的融資計劃。亦即,銀行的負債結構,須考慮其在短期與中期所能承受的「擠兌」程度及資產變現能力,儘可能減少對短期躉售資金市場的依賴,增加中長期穩定負債,以確保在目標生存期限之內不會倒閉。另外,銀行亦須加強各業務部門資金運用的成本效益的分析與管控,即內部移轉資金定價(Fund Transfer Pricing)管理模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胡一天專欄(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框架,資料來源:Measuring and Managing Liquidity Risk)
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框架(資料來源:Measuring and Managing Liquidity Risk

循此監理思路,Basel III提出兩個新的流動性風險核心監管指標:流動性覆蓋比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與淨穩定資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簡單地說,LCR要求銀行須持有不受限制的優質流動性資產(High Quality Liquid Asset,HQLA)供做儲備,以在壓力之下得順利變現以因應未來30日的資金凈流出量,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與未來30日的資金凈流出量之比不低於100%,即變現能力高的優質資產至少等於預估的資金凈流出量;NSFR則要求銀行的長期資產必須要由長期穩定負債來100%匹配,其目的在於確保投資銀行的表內庫存、表外曝險以及資產證券化業務與結構化融資實體的能有中長期融資的支持,而非過度倚賴短期同業拆借市場的資金調度。

在LCR中被視為優質資產的品項包括現金、信用評級高的央行儲備、主權國政府或超主權機構債券(例如美國公債與IMF特別提款權),在計算LCR時無須打折。NSFR中被視為長期穩定負債的品項包括一級/二級核心股權資本、一年以上到期的優先股、一年以上到期的金融負債、以及在壓力下仍能預期不流出的存款。可以想像,如果全球銀行在LCR與NSFR這兩項核心指標被嚴格要求徹底達標,必定會導致其無法或不願承做某些風險不夠低的業務,造成銀行信貸收縮,可能不利於實體經濟。這也是許多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遊說延後實施Basel III的主要藉口,也可能正是Basel III關於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監理框架對例如Libra這種全球級穩定幣高度關切的真正原因。

關鍵在於,銀行開門做生意需要資本。受Basel III監管的傳統金融機構臉書Libra相比最大的競爭劣勢,就是缺乏立即覆蓋全球三十億人的社群網絡,以及在這個複雜的社交圖譜中可以透過大數據預測、影響、誘導、操縱的各種支付場景與投融資機會。如果Libra成功招集一百個創始節點加盟,每一個節點貢獻1000萬美元入會費,再從臉書用戶中募集到2000萬名Calibra錢包用戶,每名用戶只要購買 1000美元等值的Libra幣(或是臉書直接補貼),Libra協會得已用來購買儲備資產的金額就高達210億美元。這個金額相對於總存量高達22兆美元的美國公債雖然不大,只要看看最近美國短期資金市場流動性緊俏導致聯儲會承諾自2019十月起每月注資600億美元至2020年二月以穩定市場,就能明白,對需要透過短期資金市場進行回購/逆回購(repo/reverse repo)操作「以短支長」取得融資的傳統金融機構而言,Libra的存在形同一間有能力進行央行級公開市場操作的全球級影子銀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