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2008年開始積極對外宣傳,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上任後,更加大對外宣傳力道,因此被稱為「大外宣」,而封鎖歐美社群平台及通訊軟體的中國,也都開設使領館粉專和大使帳號,捷克資安專家楊雅嚳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直言,顯而易見中國藉由公眾外交來與民主國家打交道,但中國使用黑函外交,讓原本建立的大國「正面」形象瓦解。
未達成暖實力目標 反凸顯是犯罪集團
「過去1年半以來,我們可以看到歐美都在談論相關議題」,現任歐洲觀點智庫(European Values Think-Tank)董事的楊雅嚳(Jakub Janda)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及其附庸,就我看來,他們的管理、溝通能力奇差無比」。楊雅嚳指出,中國顯然在利用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與民主國家打交道,但沒有達到軟實力影響的目標,反而凸顯是個有組織的犯罪集團樣貌。
楊雅嚳(Jakub Janda)也是歐洲觀點智庫安全政策中心主任,以及關注俄羅斯破壞行為的「克里姆林觀察」(Kremlin Watch)計畫負責人,還是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固定撰稿人。另外,楊雅嚳曾任捷克內政部「外國勢力影響力」議題的諮詢專家,也擔任過捷克前眾議員、眾院安全委員會成員赫拉德(Rudolf Chlad)幕僚。
黑函要脅手段 瓦解苦心經營形象
楊雅嚳說:「我認為中國近年來試圖營造正面形象,能夠帶來穩定和經濟繁榮,不過這樣的形象多少已瓦解,因為中國大使會要脅駐在國地方政府,這時當地人民就會想:『哇,怎麼會有這種事?為何這人這樣做?為何要這樣對我們的政治人物、媒體記者?』這樣的情形在其他歐洲國家也有發生。」他幽默說道,若世上有個獎項是頒給很會「賣弄言語」的人,很多國家的中國大使都是得主。
「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也不例外,我會說他是個很有趣的人」,楊雅嚳直言,「他最後讓捷克總理、文化部長和其他人公開表示,不會再與他會面,因為他一直在會談中說謊,更重要的是,這不應該是代表自己國家出使歐洲該有的行為,所以我也認清,中國大使代表的是中國共產黨(CCP)高層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與駐在國地方合作」。
找代理人粉飾 立法規範透明度至關重要
楊雅嚳指出,資訊戰長期策略是滲透,在重大選舉或關鍵時刻有代理人散布不實資訊,而短期策略則是針對特定議題,「利用我們所說的『黑函外交』(blackmail diplomacy)模式,要脅駐在國地方政府,像是警告他們若把中國排除在5G網路建設外,以後與中國的關係就有麻煩」,不過黑函外交手法並非只有中國在用,俄羅斯也採取相同手法要脅歐洲國家。
楊雅嚳提到,中國同樣藉由黑函外交,脅迫歐洲國家不要與台灣往來,他還說,由於作為中國對話窗口的大使形象糟糕,中國很早就開始聘用會當地語言、熟悉當地文化,甚至是當地政府卸任官員當代理人,這些人最後會幫中國的利益進行遊說,透過資訊戰影響,讓當地社會態度轉向認同中國利益,對此他認為,應立法規範外國代理人。
THREAD:
— Jakub Janda (@_JakubJanda) 2019(e)ko apirilaren 28(a)
CZECH RESISTANCE TO CHINESE HARASSMENT:
We have a good Mayor of Prague. He supports Tibet + Taiwan. When the PRC ambassador tried to force him to have a TW diplomat kicked out of a diplomatic meeting hosted by Prague City Council, he declined.
「有些國家認為要限制部分資訊來源,但我不擁護這想法」,楊雅嚳強調,「這不是明智之舉,因為不會改變情況」。由於專制政權已是找當地人士當代理人,楊雅嚳認為,立法規範外國代理人,讓行為和資金透明化才是良方,並稱這些外國代理人不一定是為了錢,可能是基於意識形態,「我認為每個民主國家都應有規範外國代理人的法律......對民主政權來說,可能也是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