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智利這套自由市場(free market)至上的經濟模式,自然要「緬懷」拉丁美洲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獨裁者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將軍。皮諾契特1973年在美國支持下以軍事政變奪取政權,1975年開始推行「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的自由市場改革,同時不忘血腥鎮壓反對派人士,1980年出檯新憲法鞏固權勢,並確立經濟政策綱領。
1990年皮諾契特退下佔據17年的總統大位,但是退而不休:繼續擔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直到1998年,然後轉任參議員到2002年。晚年的皮諾契特雖然侵犯人權與貪污官司纏身,但2006年以91歲高齡死亡時仍可說是「福壽全歸」。根據智利政府統計,從奪權到掌權,皮諾契特及其鷹犬迫害逾4萬人、處決近3200人。
皮諾契特集團滿手血腥,但智利的轉型正義除惡未盡,他的不少徒子徒孫至今仍是智利政壇右派要角。芝加哥大學副教授艾伯圖斯(Michael Albertus)指出,這些威權餘孽或許不再直接造殺孽,但卻會阻礙必要的改革、保護權貴與既得利益階層同儕,代價則是全民共同承擔、日益惡化的經濟不平等。
其實,智利在2006年、2011年就曾爆發學生針對教育改革的示威抗議;2016年的示威抗議則是針對年金民營化。但今年的「地鐵票價之亂」一發不可收拾,遠遠超出各方預期,媒體紛紛強調它是「皮諾契特下台」近30年來智利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但關鍵或許就在,皮諾契特的幽靈至今還縈繞著這個拉丁美洲「最先進的國家」。
眼見民怨難平,「下台」呼聲高漲,皮涅拉迅速修正了原本強硬的態度,除了撤換大批閣員,還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例如基礎年金加碼20%、電價調升計畫束之高閣、將最低薪資提升15%至每月470美元……。激進派示威者譏之為「OK繃政策」(Band-Aid),進而主張任期還有2年多的皮涅拉必須下台;溫和派則視為更深入改革的前奏。無論哪一派佔上風,智利都將踏上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