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憲法第138條明文揭櫫:「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然而,由於黃埔建軍、早期國民黨的「以黨領軍」,以及長期執政的歷史因素,形成了效忠國民黨就等同於效忠國家的特殊現象,軍人也被視為是國民黨的鐵票部隊,以致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從過去的黨外組織到目前執政的民進黨,都慣常以揭發、攻訐國軍弊病,作為政治民主化的主要訴求之一。
老一代軍人對國民黨的支持,大都有感於老蔣總統帶領他們遷台,避免共產黨的迫害,進而得以安身立命。民國89年《國防法》和《國防部組織法》修正通過後,我國軍隊國家化的規範逐步邁向正軌,歷經兩次政黨輪替,不僅沒有發生如鄰近國家菲律賓、韓國、泰國的軍事政變,在台灣出生的中壯軍人之政治取向,也與美國軍人普遍排斥民主黨的原因趨近,主要與政黨對於軍隊的態度和政策有關。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無論是退役還是現役的美軍官兵,也無論是膚色、宗教大都倒向共和黨的川普,這與從越戰開始,軍人在美國社會就飽受民主黨的批判,以及該黨主要票源自由派學者的歧視,密不可分,更何況前民主黨總統柯林頓還曾經是越戰逃兵。
學者吉布森(Christopher P. Gibson)形容文武關係的動態為「一個飄浮不定的關係」,受到各種內外環境因素之影響。但對於政府絕對的信賴,則是軍人願意承擔「死亡義務」不變的基本前提。在台灣,軍人族群第一次對國民黨大規模的政治背離,肇始於馬政府因洪仲丘命案,廢除軍事審判,並在取消退伍軍人年終慰問金事件中,不斷發酵升溫。退伍軍人普遍認為馬總統身為三軍統帥,屈從民粹,未能捍衛軍人尊嚴,更違反了「信賴保護原則」,充斥著被馬政府背叛的情緒,其結果很快就具體反映在今年國民黨的總統和立委敗選之上。
民進黨即使第兩度掌控國家政權,持續性的仇軍情結與作為仍未改變,同時也未能察覺到國軍成員的結構,已經從早期「外省人」的軍隊,轉變為目前「窮人和原住民」的軍隊,從軍已是社會弱勢經濟族群脫貧重要管道的事實。例如,民進黨立委陳節如等31人在立院第八屆第七次會期,提案刪除《憲法增修條文》中有關肯定軍人貢獻和對軍人保障的條款;民進黨副秘書長李俊毅在政論節目中,公開質疑退伍軍人維護自身權益的「九三遊行」是在「造反」嗎?身為外省第二代的立委段宜康砲轟為軍人爭權益的李翔宙、李喜明 「愛當官又反改革」,不配合民進黨政府請離開的言論,都增添了退役軍人對執政黨的反感,把軍人族群的政治認同再次推向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