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富歷史的諷刺與吊詭的場景─如果川普上任後讓美國走進保護主義、揚棄TPP、與各國的貿易糾紛不斷,而中國推動RCEP上路,並遵守「大門越開越大」的承諾,戰後70年一直是自由經濟、開放貿易守護者與推動者的美國,其守護者的地位就要由中國取代了─由習近平在APEC的說話與態度來看,中國確實是躍躍欲試。中國每年進口金額在1.7-1.8兆美元之譜,是全球第2大的進口市場,雖然不如美國每年超過2兆美元的進口市場,但也足夠吸引亞洲各國靠向中國了。
過去,美國靠龐大的進口市場,慷慨的向盟國開放,成為自由經濟龍頭;現在,中國顯然也有意效法,習近平承諾的「中國的門會越開越大」,對亞洲國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在此變局中,台灣要突破經貿邊緣化,已找不到單一可靠、可行的公式了─沒了美國,即使TPP生效,但加入TPP助益有限,已經不是解答;加入RCEP?目前「冷冷」的兩岸關係,RCEP主導者中國讓台灣加入的機率極低,即使台灣申請加入,一定會碰上許多「政治干擾」;與其它大型經濟體(如美、歐)簽FTA?八字沒一撇的事,難寄厚望。
至於中國倡議的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習近平在峰會上敦促亞太地區領袖共同加緊推進FTAAP,這次利馬會議中亦列入宣言。這可以視為是APEC的「升級版」,把原本只是聯誼、鬆散的APEC提升為常態性、有強制性的區域經貿組織。因為台灣原本就是APEC會員國,國內有人對此寄予厚望,因為台灣原本就在其中,沒有「申請加入」的問題,且可一舉突破台灣的經貿邊緣化問題。
但衡諸現實,以「東協加一」、TPP及RCEP的例子看,從開始談判到完成至少5、6年以上,如果從有構想與研究階段開始算,大概就是10年左右。FTAAP現在還只是在「研究階段」,連正式成立FTAAP的協議都未簽署;如進入實質談判,縱然已有RCEP的基礎,但21個國家談起來也是曠日費時,更何況其中包含中國與美國,兩國在其中大概又要好好較量角力一番。蔡英文如能順利連任,恐怕終其8年任期都難見到FTAAP上路。把希望寄托於FTAAP,就如把人生都寄望在天國一樣的遙不可及。
所以,當國際經貿版圖再次重整、重劃時,政府是該告訴大家,台灣在那裡?有什麼可行的策略與方向?否則,經貿邊緣化持續,雖然不會造成台灣經濟的「猝死」,但卻會如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慢性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