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鴻:走進緬甸邊陲神秘的「山寨中國」

2016-11-22 14:00

? 人氣

中緬邊境的佤邦是個在google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地方。(圖取自BBC中文網)

中緬邊境的佤邦是個在google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地方。(圖取自BBC中文網)

夾在中緬之間,從緬甸要自治,從中國賺大錢,日子很滋潤,難怪人稱「山寨中國」的佤邦安於現狀。交易毒品、瀕危動物又怎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佤邦是地球上最秘密的地方之一。google地圖搜不到,想辦簽證去,肯定被拒絕。不過,在緬甸、在佤邦,時代都在變。BBC和一小組國際、當地媒體的記者受邀前往佤邦一遊,箇中原因我們現在也沒完全搞清楚。

我們經由距離緬甸和中國邊境不遠的一個過境點進入佤邦。被緬甸士兵仔細搜查一遍之後,我們跨過無人區,受到東道主佤邦電視台派來的地陪的熱情擁抱。

他們高呼「歡迎前來佤邦!」帶我們去搭乘等候的小巴士。好像等待已久的首次約會,考慮到佤邦人的歷史,我們覺得有點緊張。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佤邦人被稱作「蠻佤」,據說他們勇猛善戰,贏了會把敵人的頭砍下來、懸在桿子上。尷尬地開完了懸頭玩笑,我們南行進入叛軍控制區。

佤邦面積和威爾士差不多,人口大約50萬。事實上像是個緊鄰中國的「緬甸國中國」。1989年佤邦叛軍勢力和緬甸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佤邦獲得自治。

作為對放下武器的回報,佤邦叛軍得到了土地,可以隨意經營。所以,佤邦人就選擇種植他們能種的、紅利最高的東西:罌粟。

不管錢哪兒來的,佤邦的學校和基礎設施令許多緬甸人眼紅

接下來的10年,佤邦和金三角穩穩獲得鴉片和海洛因世界主要出產區的聲譽。

我們這次有組織的參觀,至少部分原因好像是向我們表明佤邦已經「戒毒」了。所以,行程前幾天,我們被帶去參觀取代罌粟的新作物:茶、咖啡、橡膠。

在佤邦第二大城市「猛冒」,一名台灣商人向我們展示了他打理精良的烏龍茶園。他告訴我們,和其他絕大多數佤邦出品一樣,他的茶也全部銷往中國。

事實上,佤邦感覺更像中國、而不是緬甸。貨幣是人民幣,語言是漢語,基礎設施比如電力、移動通信用的也都是中國的。

佤邦的商貿往來—包括茶葉—都是和中國有關

佤邦建築部長英格爾(Yeng Gar,音譯)爽朗地笑著告訴我們,「作為緬甸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但是我們不要獨立,我們願意是緬甸的一部分。」

這種戰略效果不錯。過去20年間,佤邦一直精明地在自己的兩大鄰居之間周旋。裝備精良的叛軍武裝將緬甸政府軍擋在安全距離外,和中國緊密的商業聯繫給了佤邦興建基礎設施、致富的機會。我們被帶去參觀公路、學校,其水凖肯定會令許多更加「忠於」中央政府的緬甸地區眼紅。

但是,毒品仍然是個大問題。就我們所見,大規模的鴉片生產已經停止,但是,「毒癮」可能轉入地下了。聯合國和美國國務院報告指責,佤邦成了甲基安非他命的主要產地。令我們失望的是,參觀日程上沒有毒品工廠這一項。但是,我們說服地陪讓我們採訪司法部長李三路(音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