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烽火中的大愛》選摘(1)

2019-11-24 05:10

? 人氣

前國民黨軍參謀總長彭孟緝。(圖/維基百科)
前國民黨軍參謀總長彭孟緝。(圖/維基百科)

執行前的慣例手續,問明珠「姓名年齡住址等」,俱答。問「你最後有何話說」,不答。問「你還有什麼遺囑嗎?」答「我的兒女交給國家撫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問介民「姓名年齡住址等」,俱答。問「你最後有何話說」,不答。問「你還有什麼遺囑嗎?」答「我的遺體送給國防醫學院。我有活頁本一冊請交給我的內兄姚勇來,並請他盡量不讓子女知道已經執行了,並請他照顧。」(「活頁本」後來下落不明。)

介民最後要求(一九六二年耶誕節提出):「一,執刑前請准其夫婦作最後見面。二,執刑前請准派牧師作最後禱告。三,執行後身體捐國防醫學院解剖研究。」僅第一項允准,第二項「於法無據」,第三項因過去都是由家屬領回殮葬,「未便由本局送國防醫學院處理」,皆駁回。

七時三十分執行完畢。八時報告表稱中彈數:介民五,明珠三。

生前最後的照片裡,介民神情平靜自若;而明珠照相的那一瞬間,卻捕捉到她悲憤激動的表情。這個年方二十就奔赴革命,承受了監獄和酷刑、九死無悔的女子,在那個時刻的情緒流露,只有一種解釋:她的唯一放不下的牽掛——不是唯一,是三個;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想到這一腳跨出之後天人永隔,從此再也無法保護照顧她風雪嚴冬裡的弱小幼雛,獄中尚且日日夜夜擔心他們挨餓受凍,她走後孩子們的命運更不可知……任是再怎樣情懷壯烈的女子,那一刻也難以自持了吧。

哥哥姚勇來即來認定,並申請領回遺體送去殯儀館。介民、明珠都不約而同在遺言中提及:死後捐贈遺體供醫學院解剖研究,及捐贈眼珠等,均未被採用。

二月一日上午十時,三名子女在台北市立殯儀館見到不再有生命的父母親。孩子們是舅父舅媽帶著去的。張元凱夫婦也去了。是不是該讓孩子們看到父母親的遺體,長輩們是有過顧慮的;最後還是張元凱從醫生的心理學角度,認為應當讓孩子親見、面對、告別,才不會有一生的懸念。

兩具冰冷的屍體,躺在冰冷的石板上。孩子看了,連眼淚都流不出——人世間最深徹無底的恐怖和絕望,是連眼淚都被閉止住了的。

父母親的遺體旋即入爐火化。焚化成灰之後,小龍聽見一名焚化爐的員工說:「那男的(指介民)身體壞透了,骨頭全鬆了。」

從殯儀館出來,三個孩子走在台北市的馬路上;才是大年初八,農曆年慶典的氛圍還未消失,行人和家家戶戶好像還在節日團圓歡樂的氣氛裡。三個孤兒,哥哥走在中間,兩個妹

妹各一隻小手放在他外套兩側的口袋裡。他多希望自己有能力給妹妹們更多的溫暖,然而他才十五歲。他真是等不及要長大。

二月廿六日,俞大維、彭孟緝又發「簽呈」附上薛姚生前死後照片各一張,兩人共四張,請總統過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