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焦安溥的歌手「張懸」今(28)日受邀出席由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舉辦的第2場「同性婚姻法制化」公聽會,她表示,如果大家要看待真正的法律,就要接受眼前神聖的《民法》應該要被觸碰、挑戰,「常常像道德一樣,被我們拿來修繕,不是高高在上舉著旗幟,它也不是我們拿著匾額去砸破別人的頭,只因為我們用傳統文化或道德去定義別人」,張懸說,大家永遠要拿道德修繕自己看待世界的觀點。
張懸也特別點名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所提的另立專法方向,她批,「看似所謂的從善如流或居間協調,它太像是鄉愿的行為,鄉愿這件事情,雖然好像可以保障大部分人眼前觀點的安全感,可是法律不是用來服務恐懼或安撫你的安全感」,張懸認為,一旦立了專法,這件事就永遠是某種人的事,「沒有辦法看著法律,然後知道她們(同志)被隔在遠遠的一邊,而且是被輕易定義」。
「我們曾有的分類 有多少是因傲慢、缺乏互相認識?」
張懸今日出席「同性婚姻法制化」公聽會,她表示自己會來到這,是因為同性婚姻是每一個人的事情,如果在法律上還要挑哪一個法則是跟某種人有關的事,那法律對大家而言,其實也只是一個需要用的時候才拿出來的道具,「又何必口口聲聲地拿它當作某一種免死金牌或是生殺令呢?」她說她不為自己朋友而來,而是為了能在這個地方交到的任何朋友而來。
張懸說,熟悉《民法》的人就知道,《民法》是跟人的生活,還有與人相處的權利義務,最切身有關的法律,「當我們要討論同性婚姻,哪怕是各式各樣人權問題,只要是目前還被社會試圖分門別類的議題,當我們討論人的時候,不免要重新看一次」,她指出,到底還適不適合去把人做分類,「我們曾有的分類現在還是用嗎?有多少是因為傲慢,缺乏互相認識,或缺乏資源可以做更多元的解釋」,如果不在《民法》發生,還要在哪裡發生「才能夠讓我們社會覺得更有安全或更有保障?」
從群婚、血親婚到自由戀愛 張懸:婚姻本質一直在變
張懸也說,今日最想跟一般大眾講的東西,就是討論婚姻的「本質」,如果Google的話,就可以輕易查到西方、東西與宗教上婚姻制度的由來,以台灣社會來說,最早都經歷漫長交易買賣的歷史,且從群婚、血親婚到現在不可以,一夫多妻到男嫁女取的贅婚,到現在民國105年,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被祝福的自由戀愛。
張懸認為,這些歷史經歷了無數種人與身分,在當代重新定義多數人可以拿婚姻做什麼,也提供了婚姻裡具有真正多數的保障,所謂的少數人只是相對這個時空的少數,不是人類歷史永遠的少數,因此若追朔這樣的名詞到形容詞,就會發現很多事實,只是當代十幾年來的泡泡,而非大家習以為常,從來不被祝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