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韓,總統是個高風險的行業。大韓民國自1948年建立以來,首任總統李承晚雖然撐過韓戰,但是倒行逆施,在1960年被迫辭職,流亡美國。第3位總統朴正熙軍事獨裁16年,在1979年遇刺身亡;第9位總統盧武鉉曾遭在野黨彈劾,雖然保住大位,但任滿後仍官司纏身,最後選擇跳崖自殺。
此外,第5位總統全斗煥、第6位總統盧泰愚這對陸軍士官學校的同窗,都因為任內貪污腐敗,卸任後不但遭到起訴,而且在1997年鋃鐺入獄,再度「同窗」。人稱「兩金」的第7位總統金泳三與第8位總統金大中,雖然本人全身而退,但家教失敗,都有兒子因招權納賄而遭判刑。第10位總統李明博兒子沒事,但是哥哥涉貪入獄。
那麼第11位也就是現任總統朴槿惠呢?她頂著前總統朴正熙之女、南韓第一位女總統、第一位建國後出生的總統等頭銜入主青瓦台,2013年2月上任迄今,歷經北韓試爆核彈、世越號沉船慘劇、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疫情爆發等危機,原本看似可以撐完到2018年2月結束的任期,但是今年10月,「親信門」醜聞爆發,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也為朴槿惠備妥一個新的稱號:南韓第一位遭彈劾下台的總統。
11月29日,朴槿惠為醜聞第三度發表對全國人民演講,第三度鞠躬道歉,同時也宣布一項重大訊息:辭職。且慢,沒那麼簡單,朴槿惠當天說的是:「關於辭去總統以及縮短任期的問題,我決定依循國會的決定。對於政權移轉帶來的國政混亂與真空期,當朝野政黨提出能將傷害減到最低的政權轉移計畫,我將會根據國會所提出程序與日程辭去總統職務。」
簡而言之,朴槿惠將一項歷史性的「決定權」交到國會手中,她是否辭職、何時辭職、如何辭職,全都由南韓單院制300席的國會決定。以南韓朝野的對立與惡鬥,這將是一項艱鉅的工程。雖然就連執政黨也承認朴槿惠已人心全失,但問題是她下台後60天內必須舉行大選,這就茲事體大,足以讓朝野各政黨機關算盡。
先前在野黨力推直接彈劾朴槿惠,一方面50萬人、100萬人、190萬人上街頭的民氣可用,一方面也是希望乘勝追擊,彈劾成功後直取總統大位。在他們看來,朴槿惠的「願意辭職」談話只是幌子,利用國會的情勢以拖待變,希望還能在通往羞辱性結局的下坡道上踩住剎車。
對執政黨「新世界黨」而言,儘管朴槿惠已無藥可救,連當虛位元首都不可能,但是他們至少要全力防堵「共同民主黨」的文在寅捲土重來,因此比較傾向讓朴槿惠「有序下台」,將她對黨、對保守陣營的傷害降到最低。
2012年總統選戰,文在寅以100餘萬票、3.54%的差距負於朴槿惠。在最遲明年12月投票的下一屆總統選戰,文在寅目前民調最佔優勢,可能會對上明年初卸任聯合國祕書長、有意代表新世界黨出馬的潘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