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犀牛是雙角犀屬下的唯一一種,且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犀牛,且現僅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婆羅洲有零星分布,數量不到100隻,被《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極危物種,但23日傳來令人傷心的消息,馬來西亞沙巴州庇護所內的母犀「伊曼」過世,蘇門答臘犀牛自此在馬來西亞絕種。
承受子宮肌瘤病痛 最後母犀辭世
沙巴州野生動物廳廳長圖加(Augustine Tuuga)發布聲明表示,25歲的伊曼(Iman)長期承受子宮肌瘤折磨,且比預期還早過世。馬來西亞《星報》引述沙巴觀光、文化及環境廳長劉靜芝(Christina Liew)說法指出,伊曼過去曾數次突然大量出血而瀕臨死亡,最後都有搶救成功,「但已無能為力」。
「儘管我們早知會與牠告別,但這依然是令人傷心的消息」,劉靜芝稱,伊曼2014年3月被捕獲時,就已經有子宮肌瘤,「自此給牠最佳醫護和關照」。另外,伊曼接受治療時,醫療團隊也試著取出伊曼的卵子,因為馬來西亞計畫與印尼合作,復育蘇門答臘犀牛,只是合作備忘錄至今仍未簽署。
Iman was the last of her kind in Malaysia. The Sumatran rhino is now extinct in the country. https://t.co/w41Fo9eceZ
— The Washington Post (@washingtonpost) 2019年11月24日
棲地遭破壞成蘇門答臘犀最大威脅
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到百隻,恐怕還少於80隻,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瀕危物種保育研究中心主任羅斯(Terri Roth)告訴《華盛頓郵報》:「讓蘇門答臘犀牛繁殖的困難之處,在於牠們獨立性很強,不可能把公犀牛和母犀牛直接關在一起,牠們會打起來,配對只能在母犀牛排卵期才可行。」
「不過野外個體數量稀少,加上生活棲地被破壞,導致公母犀牛很少碰到」,羅斯表示,由於蘇門答臘犀牛在森林深處生活,且不是成群移動,盜獵者很難捕捉牠們,反而是為了棕櫚油而大量破壞棲地,成為對蘇門答臘犀牛的最大威脅,「隨著印尼人口增加,木材需求會變大,很難在人類與動物需求上取得平衡」。
[Infographics] Malaysia's Sumatran rhino extincthttps://t.co/Xsc2BBLwgv pic.twitter.com/xymZrnO27B
— BERNAMA (@bernamadotcom) 2019年11月23日
蘇門答臘犀牛平均壽命為20多歲至30歲,而馬來西亞最後1隻公蘇門答臘犀牛「譚姆」(Tam)則在2019年5月27日因肝腎問題過世。譚姆與伊曼住在同個庇護所,但2隻犀牛始終沒有湊對成功。馬來西亞2015年宣布野生蘇門答臘犀牛絕跡,隨著譚姆和伊曼離世,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完全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