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白犀牛因為盜獵猖獗,瀕臨絕種。全球最後1隻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日前才傳出健康狀況惡化,20日上午便傳出過世的消息,令人感傷。目前全世界僅剩下2隻雌性北非白犀牛,必須仰賴尖端科技,才有可能使這個在滅絕邊緣的物種脫離險境,原已艱困的復育之路,現在成功希望更顯得渺茫。
享年45歲的蘇丹(Sudan)與27歲的女兒娜晶(Najin)、17歲的孫女珐圖(Fatu)一同住在東非肯亞的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內,是世界上僅存的3隻北非白犀牛(北白犀,northern white rhino)。年事已高的蘇丹長期深受右後腿感染折磨,近來健康狀況更是每況愈下。20日上午蘇丹除了骨骼與肌肉退化、無法站立之外,身上也出現大面積的傷口。由於康復機會渺茫,獸醫團隊不得不做出沉痛的選擇:為蘇丹安樂死,幫助牠從身體上的痛苦解脫。
It i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Ol Pejeta Conservancy and the Dvůr Králové Zoo announce that Sudan, the world’s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age 45, died at Ol Pejeta Conservancy in Kenya on March 19th, 2018 (yesterday). #SudanForever #TheLoneBachelorGone #Only2Left pic.twitter.com/1ncvmjZTy1
— Ol Pejeta (@OlPejeta) March 20, 2018
白犀牛的平均壽命為40到50歲,因此,儘管近幾年身體狀態不佳,蘇丹並不算早夭。奧佩傑塔保護區的代表桑佩爾( Elodie Sampere)悲傷地說,「蘇丹是個溫柔的巨人。雖然牠龐大的身形會讓人害怕、不敢接近牠,但牠的個性其實非常好,從來不會對人類抱持惡意。」
保護區的執行長維涅(Richard Vigne)則說,「蘇丹不僅成功地為自己所屬的物種發聲,更讓世界各地的人意識到,人們對生態的破壞,使犀牛及其他上千個瀕危物種蒙受苦難。」
犀牛角並無「藥效」犀牛盜獵問題仍然嚴重
北白犀之所以幾乎滅絕,與亞洲市場脫不了關係。儘管科學研究早已發現犀牛角的組成成分與人類的指甲無異,但許多亞洲人仍然迷信犀牛角具有神奇藥效,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賣犀牛角比賣毒品還賺錢,導致無數非洲犀牛成為盜獵者槍下的犧牲品。雪上加霜的是,北白犀的原生棲地位於剛果、烏干達等烽火連天、政治動盪的地區。早在約十年前,野生北白犀的身影便已消失。
蘇丹在2歲時遭到獵捕,隨後被送至捷克共和國「德克勞福動物園」(Dvur Kralove Zoo)展示。2009年,他和其他3隻夥伴被送到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肩負繁殖下一代的重責大任。為了確保僅存的北白犀能夠不受到盜獵威脅,在自由舒適的環境下交配,保護區除了派駐荷槍實彈的守衛24小時巡邏,還會派遣人員到鄰近的村莊蒐集盜獵者情報。讓保育團體失望的是,北白犀雖有發生交配行為,卻沒有任何一隻成功受孕。
近年來,隨著蘇丹年事漸高,失去交配的能力,保育團體將復育北白犀的最後希望寄託在科技上。去年保護區與交友軟體「Tinder」合作,以為蘇丹「徵偶」為噱頭,成功籌措多達900萬美元(約新台幣2.6億元)的復育經費。保護區指出,他們已經保留了蘇丹的基因,未來除了將嘗試讓僅存的兩隻北白犀人工受孕之外,也計畫以體外人工受精的方式,讓血緣上與北白犀親近的南方白犀牛充當代理孕母。
其他種類的犀牛也活在盜獵威脅下
非洲在歷史上曾有數十萬隻犀牛,但約自2005年開始,犀牛的數量開始大幅減少,除了北白犀之外,其他的犀牛種類,如南方白犀牛與黑犀牛,至今仍深受獵槍的威脅。目前,南非白犀牛因為復育成功,剩下2萬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但西非黑犀牛(western black rhino),則已在7年前絕種。
德克勞福動物園的國際計畫執行長史泰吉斯考(Jan Stejskal)指出,蘇丹的死亡,「殘酷地顯示了人們忽視自然環境,也讓所有認識、知道蘇丹的人們感到悲傷」,「但我們不能放棄對於復愈犀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