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化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播、文化生活的共享,強化文化保存的觀念,增強國家競爭力,因此國家文化產業的推展,若無法跳脫文化藝術必須「先談文化再說產業」,走向商業化、商品化會降低表演藝術的價值的思維,而冀望文化產業活絡讓台灣文化軟實力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將注定是奢侈的夢。台灣文化發展幾十年來受很多因素干擾與限制,很多民眾對傳統文化、土地、成長地方的歷史不了解,對文化保存與欣賞能力與觀念非常稀薄。也因此以傳承推廣台灣傳統戲曲為核心的台灣戲曲中心的開館,更象徵文化部著實重視台灣傳統藝術的深根與發展。
位於士林芝山捷運站台灣戲曲中心,名為「台灣戲曲」卻以名師姚仁喜設計清代「一桌二椅」建築為呈現意象,雖然藝術無國界,但若能在建物設計呈現意向與台灣傳統藝術圖像有更高連結將更能達到不言可喻行銷效果。其二,台灣戲曲中心號稱是台灣首座針對傳統戲曲量身打造的表演空間,試營運就邀請台灣最有名的黃俊雄布袋戲親自操刀演出,可見主辦單位對於表演節目的用心,本人10/23慕名前往觀賞,惟從本次活動索票入場的服務方式,卻不難看出台灣展覽空間經營模式強烈缺乏「服務顧客心態與經濟誘因」,這不免擔心全台灣有4,425個文化展演場所,是否因為欠缺企業經營理念與藝術生活化的顧客關係心態而慢慢淪為蚊子館之隱憂。
一個藝術機構在推廣任何活動,最終目的就是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因此在策略上應隨時代轉變,在經營手法、策略與行銷工具應用應以更科學化,智慧化方式提供友善、貼心的服務,讓每一個觀眾感受到文化就是生活,隨時可以參與、享受、感動。此次前往觀賞就明顯感受到台灣戲曲中心的服務方式嚴重缺乏從重視觀眾、說服觀眾出發的重大問題。黃俊雄布袋戲10/23場次表演時間為下午2:30,由於規定觀賞者必須開演前30分鐘完成取票,因此從芝山站1:20出站,沒有任何指標指引到達台灣戲曲中心方向,問了捷運人員、路人幾乎都沒有人知道,最後搭乘計程車,顯然在活動行銷策略缺乏整體套案,除非本次活動設定的觀賞者均為社區在地人,果真如此,這定位明顯與台灣戲曲中心設立目的不符。其三,就算民眾已經取票仍然必須在表演廳入口排隊,原因是「自由入座」,很多人為了坐在更靠近舞台的位置或是需要同伴坐一起,必須在開演前的40分鐘或更早前就排隊,雖然本次欣賞為免費索票的「平民藝文」,但在夏季時分的高溫下在大廳外排隊等候入場的做法,對照於國家戲劇院或音樂廳的對號入座,不免讓人感嘆,免費文藝活動的民眾就一定要讓觀眾以時間換取票券?雖然付出時間換取金錢符合經濟學的「使用者付費」的做法,但若要達到推廣更多人接觸台灣戲曲的目的,主辦單位如此對待觀眾方式似乎像是給免費入場民眾的一種「施捨」。
台灣戲曲中心未來預計1年提供220場演出,節目型態傳統經典64%、傳統創新16%,其他表演形式20%,目標是希望以傳統戲曲傳承的搖籃,提供各種藝術表演者、團體一個表演舞台,透過表演活動群聚化讓展演人才、劇場專業人才有更好的表演舞台,以生活化、常態性、多元化的文藝活動,吸引並擴大民眾進入台灣傳統藝術或新創藝術的世界。然以台灣目前整體藝文環境來看,全國藝文活動數量(2015年計53,908 個)、觀眾人口(2015年每人出席藝文活動個數11.48個)、票價訂定、企業贊助、經營人才,仍處於萌芽成長期,雖然政府已將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列入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十三大項之一,但主管文化發展的部門或政策執行者,在角色與心態上若不能翻轉過去由上而下的文化治理態度,或在執行過程中輕視商業化與市場化,漠視行銷策略重要及觀眾心理學與顧客管理等文化經營的智慧創新與管理策略,反將政策重點放在不斷興建各種展演場所硬體設施及活動場次數量,期望因此達到活絡台灣文化產業、拓展文化外交,將臺灣文化創作推向世界,以文化行銷臺灣的國家品牌的目標,將淪為紙上談兵大話罷了!
*作者為企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