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用戶現在在註冊新的手機服務時必須進行面部掃描,以便核實中國數億網路用戶的身份。今年九月宣佈的這項規定從1日開始生效。中國政府說,此舉旨在「保障公民網路空間合法權益」。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採用人臉辨識(人臉辨識)技術,對諸如乘坐地鐵的人員實施乘客分類安檢。
人臉辨識是對人臉特徵進行分析計算並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它基於人的臉部特徵,對輸入的人臉圖像或者影片流進行識別,從而識別每個人臉的身份。
這一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國家的金融、電子商務、安全防務、娛樂等領域推廣應用。而中國是世界上人臉辨識技術發展和運用最快的國家,但同時也引起國際關注和諸多爭議。
有哪些新規定?
簽署手機通訊或行動數據合約時,人們已經被要求出示其身份證(在許多國家中都需要)並拍攝照片。但現在,用戶在中國申請新的通訊服務將被掃描臉部,以驗證使用者是否與其提供的身份真正吻合。
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強化執法,確保每個網路使用者都以實名身份上網。以2017年為例,當時的新規則便要求網路平台在允許用戶在在線發佈內容之前,先驗證用戶的真實身份。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針對電信運營商的新法規,以「加強」該系統並確保政府可以識別所有手機用戶。大多數中國網路用戶通過手機上網。
牛津大學中國人工智慧研究者傑佛瑞·丁(Jeffrey Ding)說,中國擺脫匿名電話號碼和網路帳戶的動機之一是提高網路安全性,並減少網路詐欺事件。但他也說,另一可能的動機是政府能更好地追蹤用戶,集中監控每個用戶的手機,至少是當局現在的打算。
人們擔心嗎?
中國已對網路進行廣泛的審查和監管,刪除並阻擋了當局不希望人們看到和談論的內容。
從12月1日開始生效的法規在9月宣佈時,中國媒體並沒有太多報導。
但是,成千上萬的在線社群媒體用戶對當局擁有針對他們的不斷增加的數據感到憂慮。新浪微博的一名用戶稱:「人們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監控」,「他們(政府)在害怕什麼?」
也有許多中國民眾抱怨稱,在國內已看到太多資料洩漏事件。 一位網民稱:「以前,盜賊知道你的名字,以後他們會知道你的長相」;另一位網民則對政策提出批評,說:「這是未經公眾同意而實施的。」
另一位民眾則說,他們常接到了解自己名字和地址的人的詐騙電話。他們問道:「詐騙者現在開始能說出我的長相了嗎?」
但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稱此舉完全是「技術進步」。北京師範大學法學教授劉德良早些時候對中國《法制日報》表示,技術是中性的,需要管住的是使用者,對於人臉辨識技術不能消極看待,否則將阻礙科技進步。
人臉辨識在中國有多普遍?
中國常被描述為一個充滿監控的國家。2017年,中國全國安裝了1.7億部閉路電視攝像機,並打算在2020年預計安裝4億部新的攝像機。
中國正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將所有公民的行為和公共互動的「得分」儲存在一個數據庫中。目標是至2020年,每個中國公民都將被加入至一個龐大的國家數據庫,後者會藉著財政和政府提供的訊息,為每位公民評分「排名」。
人臉辨識科技在監視系統中也起關鍵作用,並成為捉拿逃犯的一種方式。據媒體報道,中國警方去年在某知名藝人的巡迴演唱會上,通過在演唱會入場口設置人像識別系統,從6萬名現場觀眾中將在逃犯人識別並抓獲。
但據《紐約時報》不久前報道,在新疆西部地區,多達100萬維吾爾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族裔被拘押在當局所稱的「再教育營」中,當局設立的監控攝影機也使用人臉辨識科技追蹤維族人的行跡。
不過,人臉辨識科技正日漸成為中國日常生活和商業交易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在商店和超市用此技術付款。
當然,對此技術也出現了一些反彈。 今年初,中國發生首起有關人臉辨識技術的民事案件, 一名杭州大學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園告上了法庭 ,引發了關於全國大量收集其公民數據的辯論。
今年9月,中國政府表示計劃在大學裏「限制和規範」臉部識別技術的使用。此前亦有報導稱,中國一所大學正嘗試用該技術來監控學生的出勤情況和行為。
牛津大學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者傑佛瑞·丁說,很明顯,對中國廣泛採用人臉部識別技術的反彈逐漸增加。他說,過去針對此類技術的批評,常集中在企業對於數據遭受盜竊、駭客入侵和濫用的擔憂。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公民似乎開始批評政府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追蹤人口。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教授劉德良對中國媒體表示,「有些時候,人臉辨識的負面性被過度炒作了。人臉辨識技術的使用能提高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並不會對人們造成什麼傷害,真正威脅到個人信息安全的是對於人臉信息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