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華為新手機不在台灣賣了,小事?

2019-12-13 07:20

? 人氣

華為新手機在台接受預訂後來又以供貨問題為由,不在台灣上架,外界認為真正原因是名稱問題。(資料照片,美聯社)

華為新手機在台接受預訂後來又以供貨問題為由,不在台灣上架,外界認為真正原因是名稱問題。(資料照片,美聯社)

原本要在台灣上市的華為新手機,日前宣布:不在台灣賣了,原因是「供貨不及」。這當然是表面理由,真正的原因應該是手機內建「中國台灣」的問題:一個可大可小、堪稱無謂的名稱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華為新手機不在台灣上市,當然可說是「小事一件」,但背後的因素、代表的意義、未來可能的影響,則未必是「小事一件」。

新手機尚未上市就下市的原因,先前已種下;過去華為手機用繁體中文系統時,地區顯示是「台灣」,簡體中文版本則非此標示;但今年8月初爆出中國網友為此向華為提出抗議,因此華為在更新中改為「中國台灣」。但通傳會(NCC)就跳出來指這種標示「與事實不符,甚或有損我國家尊嚴情形」,要求廠商切結有關「臺灣」標示之設定,否則就禁賣、下架。

受到中美貿易戰、華為禁令等因素影響,華為這款最新的手機Mate30 Pro,是第一款沒有Google的APP服務的手機,這些谷歌所有、過去都會隨著安卓程式附加的APP,包括Gmail、Google Map、Google雲端、相簿、表單、YouTube⋯⋯等,幾乎都是台灣消費者習慣使用的必備APP。因為少了這些APP,一般預料除了在中國地區外,其實慣用這些APP的地區,銷售都不會太好。

因此,毫無疑問,上架又下架,當然與供貨無關,而是為了避開「台灣」、「中國台灣」的名稱問題,避免得罪任何一方。

華為一款新手機,最後決定不在台灣出售,坦白說,小事一件,因為市面上有多家手機廠牌、型號眾多,每隔幾天就會有一款新手機推出上市,Mate30 Pro是否在台上架,沒啥重要性可言。

不過,就其原因與可能的影響而言,則未必是小事一件。NCC對此事的立即且強烈反應,祭出禁賣,是政治正確、先保本避免了基本教義派的指責,但會引發多少問題與後遺症卻毫不考慮、也待觀察。

單以手機而言,如果華為有此問題,萬一小米、OPPO、VIVO等中國手機品牌,也碰上「網友反應」而把所有預設名稱改為「中國台灣」,NCC是否要全部都下架禁賣?

當然,不必太懷疑,這些品牌手機碰到這個問題,一定改為「中國台灣」。一來本身都是中國企業,在現在的內部氛圍與兩岸關係下,當然是「寧左勿右」;二來以市場大小而言,台灣市場占其整體比例只是「零頭」而已:在台灣1年頂多賣個十多或20幾萬支,在中國市場卻是7、8千萬支到上億支,該選那個市場,非常清楚明確。

因此,NCC碰到的問題是:萬一類似問題接踵發生,是不是全部都禁賣好了?華為一款新機不在台上架,是小事,但如所有中國手機品牌都不能在台上架,就不是小事了。最明顯的就是消費者的選擇變少,一般視為CP值最高的中國手機不能買到,其中存在著經濟學上所說的「消費者利益損失」;當然,地下管道、帶水貨等情況必然出現。

而對政府而言,更是麻煩;中國手機廠因為「中國台灣」名稱,搞到NCC要禁止其上架,那其它企業如果有此問題,是不是該同樣標準、一體適用?那些航空公司,有那個在網站上出現的不是「中國台灣」?甚至不單中國的航空公司而已,歐美日的航空公司,在壓力下,是不是也改為「中國台灣」?交通部要不要好好查一下,把使用「中國台灣」名稱的航空公司,全部禁飛?

還有各大觀光旅館,是不是有不少國際連鎖的旅館,把台灣的名稱改為中國台灣?觀光局要不要也查一查,一旦查到是不是也要禁止其在台營業?而且,不僅是手機而已,所有那些涉及語言設定的儀器、電子設備,要不要都來一次「普查」,看有沒有不長眼的企業用中國台灣名稱,全部都該禁售;萬一那天微軟作業系統內設的名稱也改了,咱們是不是也要把WIN系統下架、電腦就不必用了?

當然,更別提台灣每年賣到中國的貨品超過1700億美元,如果真要玩名稱之爭,確實耗費資源又毫無意義,更難有勝算。更值得擔心的是,過去基於善意與友好、以模糊創造出的空間,在兩岸從官方到民間關係惡化後,已日益被擠壓,這些才是華為下架這件小事背後更重要且嚴重的大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