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美中對峙中具關鍵地位,台積電變成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台灣必須在國際獲得經濟民主同盟支持,並積極扶植「非紅供應鏈」,才能確保產業在國際供應鏈整合的關鍵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美國政府設法說服台灣限制台積電替華為製造晶片,更希望加強管制對中國科技輸出。華府官員更向台灣駐外人員表示,台積電為華為製造的晶片直接用在瞄準台灣的飛彈上。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五角大廈官員私下徵詢,希望台積電配合美國的國防軍用晶片生產在地化,評估是否赴美設廠,以確保軍事所需先進晶片能供應無虞。
美中對峙,台灣科技業舉足輕重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十一月初才說:「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台積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我們在世界和平時,是IT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但現在台積電變成了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這席話不僅表達台積電力求在美中科技對峙中保持平衡的立場,更凸顯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美中對峙的地緣政治具有關鍵重要性。
不少國關學者以中國經濟規模成長,而認為台灣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逐漸失衡。其實經濟規模之外,台灣產業實力堅強,在美中之間舉足輕重,尤其是半導體與資通訊科技產業鏈完整,在未來先進科技競爭中,地位更顯重要。
美中可能達成第一階段初步的框架式貿易協議,避免對峙繼續激化,造成世界經濟的不穩定。美商務部也可能核發出口許可,允許美國企業出售零組件給華為。
但美中不平衡貿易結構問題未解,雙方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競爭仍然激烈,台灣在美中之間的角色更顯關鍵。
且隨著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等科技發展,不但將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更將因科技技術的更迭,帶來產業版圖與國際生產供應關係的轉變。台灣因擁有完整的科技產業,而在國際競爭中更顯得關鍵。
台美經貿升溫,經濟成長攀高
美國開始對「中國製造二○二五」為核心的產業策略感到高度警覺。除了提高關稅來制裁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與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外,也對有資安疑慮的華為實施產品禁購,並要求相關業者不能出貨給華為。
同時,美國也擴大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外來投資的國安審查範圍,防堵中國政府透過入主、併購或投資等方式,取得美國重要技術、參與美國基礎建設及取得敏感性個資。
這些美方關切的議題,正好凸顯台灣產業長期抵抗中國覬覦的辛苦。台灣並非要自外於中國市場,相反的,正因為過去積極開放投資中國,提供資金、技術與人才,才有兩岸跨境管理的高度供應鏈整合。但隨中國製造二○二五策略發展,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技術與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成為中國覬覦對象。清華紫光集團曾要求對晶片生產過程中,關鍵的封裝測試廠能有控制性股權的併購提議,中方更要求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必須赴中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