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無法靠薪水過生活的那幾年:《凝視珍‧雅各》選摘(1)

2019-12-25 05:10

? 人氣

珍在描述她適應紐約時所面臨的困難時從不誇張;回憶適應大蕭條的局面讓她不寒而慄。她後來說「我認為那是自己所經歷過最為艱困的時期」。但是相較於其他人,那個時期對她而言並非那麼困頓。對於眼見自己剛開展的事業慘敗的三十幾歲人士,或是找不到工作、被失業擊垮的四十或五十幾歲的人來說,經濟蕭條是一場大劫難。珍日後寫道,回溯一九二九年的情況,當時全國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三;一九三五年,失業率達到百分之二十。但是對於珍和她的一些年輕朋友而言,他們仍然能夠「基於我們收到的不錄用通知、自己的節儉,以及徒勞尋覓中遇到的怪人來編造故事,並且從彼此發出的喘息或歡笑中獲得一絲溫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珍在這些年所做的短暫、薪資微薄的工作,也許似乎是一名成功女性的履歷表上最理應刪除的項目,是那種隨著你的事業繼續發展,單純就會忘了提及的工作,但珍仍心懷感謝。「那並不是我想要的,」她後來寫道,「但是那很有意思,而且我樂在其中。」確實,她在保威爾接受的訓練所培養的技能,正是為了那些工作而準備;珍能夠每分鐘速記一百一十個字,打七十個字─這種速度並不特別優異,但仍可圈可點,她引以為傲。像她所做的這些工作讓她瞥見了美國商業的幕後風貌,而這番經驗很可能是她許多升大學的同學欠缺的。

珍經常在早晨瀏覽分類徵人廣告之後搭地鐵進入市區。然而她有時會走過約翰‧羅布林(John Roebling)設計的,永遠如此壯麗的布魯克林大橋,步行到曼哈頓,沿著橋上用木條鋪成的步道,穿過雄偉的哥德式高塔底下。這座橋的四根粗壯鋼索從它們在兩岸緊繫的地方開始往上升,向上攀升到高塔,跨過河流延展出去。鋼製的吊件從這些鋼索上懸垂而下,高塔上則垂下了呈對角線的支柱;兩者在互相交集的地方被固著在一起,在風中及車流中抖動。在橋的中間點,這些鋼索下垂到車道,然後消失在車道下方。當珍走到那個點,位於和兩岸的距離相等的地方,高高在水面之上,此刻就只有她和河流,還有橋下的巨大城市。

1877年的布魯克林大橋畫像(取自維基百科)
1877年的布魯克林大橋畫像(取自維基百科)

珍在描述她適應紐約時所面臨的困難時從不誇張;回憶適應大蕭條的局面讓她不寒而慄。她後來說「我認為那是自己所經歷過最為艱困的時期」。但是相較於其他人,那個時期對她而言並非那麼困頓。對於眼見自己剛開展的事業慘敗的三十幾歲人士,或是找不到工作、被失業擊垮的四十或五十幾歲的人來說,經濟蕭條是一場大劫難。珍日後寫道,回溯一九二九年的情況,當時全國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三;一九三五年,失業率達到百分之二十。但是對於珍和她的一些年輕朋友而言,他們仍然能夠「基於我們收到的不錄用通知、自己的節儉,以及徒勞尋覓中遇到的怪人來編造故事,並且從彼此發出的喘息或歡笑中獲得一絲溫暖。」

*作者羅伯特・卡尼格爾(Robert Kanigel),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科學寫作教授12年,著作豐富,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聯經出版)。

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正書封)(聯經出版提供)
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正書封)(聯經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