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情緊綳,爭議升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是當前台灣社會辯論統獨問題的寫照。民主社會, 我們尊重意見自由; 這個自由,自然包括接受批評爭議隱藏的思維陷阱的雅量。傳統看法以爲人是理性的動物,因此經過不同意見的交流或辯駁, 真理越辯越明;當今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卻告訴我們:人類思維面對不確定因素無所不在的非理性率斷和謬誤。這種認識和決策的偏差,導致解決衝突的困難。下列是汎濫成災,經不起檢驗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兩岸關係主張:
1、作繭自縛:人類幾乎可以用語言做成任何陳述,并且使人產生陳述代表客觀實相的錯覺, 許多我們信以爲真的論述,其實只是人爲的杜撰。「主權是獨立, 最高,絕對, 排他」是當前兩岸關係論述隱藏的無中生有,庸人自擾的人爲信仰。
2、單軌思維:兩岸關係是極爲錯綜複雜的現象,不止熟悉的政治,經濟,法律,歷史, 軍事因素,文化,心理,美學,甚至非理性判斷和行爲, 都必需納入考量。 因此,任何單一取向的思考, 頂多顯示片面的真相,大都遠離大致可能正確的理解。所以,據説 「條約」 和 「協議」在國際法上的定義不同,兩岸 「和平協議「 絕對不能商談, 更不能簽署。事實上,「和平協議」(隨便你怎麽叫)對兩岸關係的穩定有無必要或作用,不靠人爲法律定義 (即使正確)的分類。文字固然有時有其象徵意義,但是, 咬文嚼字通常無補消除或減低因素複雜的衝突。
3、畫地爲牢:決策的適當或正確的可能性,要求對所有信息和選項的考慮和省思。條框一堆,禁忌大把,如何 「解放思想」?
4、唾手而得:人一向高估自己建議或讓步的價值,而對對手自動提出的建議, 給予低於應有的價值和考慮。甚至必然充滿狐疑或傾向排斥。「如果不是對方絕對有利,他們不會如此建議。」這是常人直覺的率斷,與建議的本質無關,時常錯誤。所以,要在意識高度提防:中共提出 「一國兩制」,必是統戰伎倆,圖謀不軌的反應,寧可注意可能只是心理判斷的偏差。
5、移花接木: 「今天香港, 明天台灣」。人不但常常高估解釋過去事件的能力,也無端擡高預估將來的正確性。事實上,由於每個事件的脈絡及因素不會相同,歷史不會重演。明天的台灣要看明天台灣的具體歷史條件。沒有所謂 「因爲」 今天香港, 「所以」明天台灣的邏輯。
6、代理問題:人人都有經驗,如果以時間計費,律師通常不會有意願早日尋求解決衝突的辦法,總是拖延訴訟。這是著名的所謂 「代理問題」。有些台灣政客,不論是身體或精神超越臺海之際,甚至自認具有台灣民意基礎的 「武統」, 唯恐天下不亂,正是兩岸尋求關係安定中的 「代理」問題, 不可不察。
協商共議
當今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例如,諾貝爾經濟獎主艾洛 (Arrow))告訴我們:其實,衆人取得信息,做成判斷的方式, 不限於以自由市場為假想, 針鋒相對為方法的模式。以先行的和諧專業研究取代或補充市場競爭的信息取得和決策模式 (例如,包羅平均分佈的不同意見工作坊)。後一種決策方式, 固然無法完全避免判斷瑕疵,專業訓練以及協同的討論,卻有機會將可能的判斷錯誤降低。
民主政治固然不應以精英意識取代民意動向,但是民意的形成,必需參照某種程度的專業判斷, 尤其是看似有理,其實是推論錯誤,不能一味隨著政客的魔棒起舞。依我看來,台灣的統獨爭議最爲根本的癥結,在於台灣多數人面對大陸壓倒多數的恐懼,以及台灣内部新移民面對佔多數的舊移民,可能永遠淪爲政治少數不得翻身的焦慮。兩岸隔空叫陣無法平伏不安,解決兩岸衝突的關係;島内統獨的相互叫囂, 同樣也不能取得島内兩岸關係對策的共識。
*作者是律師/教授、哈佛法學博士、前陸委會咨詢委員。本文是此議題大型研究中的一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