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如何落實補救教學成效

2017-01-02 06:10

? 人氣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學校的責任,教好每一個學生則是教師的專業。面臨台灣教育新的生態環境,一方面要接受同一學校、同一教室學生多元個別差異加大的事實;一方面則更要落實補救教學的成效。藉此機會學校辦出特色,教師精進教學、改變評量方式,努力達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精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進行高一學生的全面普測:

為了解學生學習起點行為的差異,應進行高一學生的全面普測,先是學業成就,後是特殊才能,診斷學生的各方面表現,以作為教學、適性輔導的依據。

運用差異化教學策略:

因應教室的學生多元差異擴大,未來教師一定無法以考試領導教學或只拘泥於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精進教學策略、運用彈性分組教學、鼓勵發問思考、翻轉教室、改變評量方式,以營造多元優質的學習環境。

即使推行12年國教,學校仍瀰漫著考試的氛圍。(取自《想飛的十五歲》紀錄片)
作者認為可透過線上檢測,一旦發現學生哪方面學習成效落後未達學習目標,即可進行小班或一對一的補救教學。(示意圖,取自《想飛的十五歲》紀錄片)

實施客製化的補救教學:

可透過線上檢測,一旦發現學生哪方面學習成效落後未達學習目標,即可進行小班或一對一的補救教學。

強化適性輔導發展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程發展是以學生能力與適性發展為課綱設計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課程銜接性與學習科目間的統整性。

要推動特色課程發展:

特色課程規劃與實施目的在引導學生多元發展、鼓勵學生適性入學、強化學校的辦學特色,進而推動創新教育。未來,教師應配合學校「特色課程」、凸顯學校的教學特色,以提供學生適性、多元與創新的學習機會。

總之,在全面免試之後,未來高中高職一定會招收到比以前更多元且個別差異加大的學生。因此學校、教師、學生與家長都要做好心理準備,提出因應策略,落實補救教學成效,才能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帶好每一位學生,也才能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進而提高社會大眾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滿意度。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