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掌握警訊,即時介入
每年學校報給教育部的統計資料,稍微比較幾年的數據: 招生率下降,卻仍在花費大筆預算,就是警訊,如果能及時關注,就不會讓教師後來過著戰戰兢兢,減薪甚或領不到薪的窘況。長榮中學的案例,如果早一點掌握數據的變化,或就能及早防患。
三、建構大南方技術知識城
如果要長遠解決私校當前的困境,蔡英文的大南方計畫,或有機會。現有的計畫,稍嫌空洞,若能聯合南部技職院校,合力建構"大南方技術知識城",讓教師一邊授課,一邊帶學生向匠、師學習,並將技術知識記錄下來,將會變成台灣的技術知識庫。
亞里斯多德曾將知識分為三種: episteme,techne,phronesis,第一種是與科技知識相關的學術性知識,第二種是工藝(craft)相關的技術知識,第三種是實踐智慧。台灣社會一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學術性知識情有獨鍾;這顯現在專科及學院改制大學的狂熱,及技職生追求大學學位的趨勢現象。
台灣早期的專科教育,本來技術知識有其底子。民國七十年左右,筆者曾就職於雲林工專當助教;當時的專技教育非常紮實,學生更是中鋼及中船,最為殷切需求的人才。
但改制大學變成趨勢,因為升格的要求,聘請的多半是博士,反而技職最強的技術知識產生斷裂。私立技專院校在科系所評鑑時,國立大學評鑑委員指指點點的建議,讓他們左支右絀;少子化的衝擊,讓他們隨著趨勢不斷調整系所,互相爭奪有限的生源。最後的結局,就是創校時累積下來的核心優勢的斷裂,衍變成系所同質化、缺乏特色的技職院校。教育部現在要重塑技職優勢,必須以德、法二國為師,順勢將技術知識的大知識庫建立起來。
大南方計畫或可進行切割,北部的頂大,儘可追求學術性知識,但南部的技職,何不大家努力開展強調默會的技術知識;讓每個學校打造各自的強項核心技藝,整合成大南方技術知識城。
如果前瞻計畫能調撥預算,做為推動大南方技術知識城的經費,這些私校定能活絡起來,教師自然有救,苦人自然就會減少。或許,像設計及音樂中的哈佛,如Pasadena Arts College、The Juilliard School 會在台灣出現也不一定。
四、重啟高教國是會議
高教目前所碰到的問題,已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以解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來的總統必須面對最近私校工會所提十項提問,如少子化、資訊公開、私校監理、私校教師失業、公共性、招收國際生等等問題,深刻檢討當前碰到的高教困境,透過高教國是會議,提出有效的對策,栽培立基台灣,面對世界的未來人才。
*作者為東方設計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