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生觀點:什麼叫做國際觀?

2019-12-27 07:00

? 人氣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政見會上批評對手韓國瑜欠缺國際觀。(簡必丞攝)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政見會上批評對手韓國瑜欠缺國際觀。(簡必丞攝)

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國與國之間的聯繫交流困難。有些國家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國家,因此才出現「夜郎自大」的成語故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時至今日,國際間的交流往來頻密,又有多種全球性與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國際觀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認知。尤其是國家元首,更必須具備高度的國際觀,才能帶領國家在國際潮流中,順勢而行,為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

蔡總統早年留學美國及英國,返國後曾參與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當選總統後,也多次往訪邦交國,按理說,應該具有過人的國際觀。

然而,對照蔡總統執政後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得不懷疑,小英真的具有國際觀嗎? 

國際觀指的是甚麼?

高雄空中大學通識中心有一個課程,叫做「認識世界」。當我們認識了世界以後,是不是就具備了充足的國際觀呢?

舉例而言,我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目前共有193個會員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是聯合國附屬機構,只有聯合國會員國才可以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知道這些,是不是就有了國際觀呢?

更進一步,如果我們還知道聯合國在1971年10月25日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及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因此,中華民國不能參加世界衛生組織。這樣是不是更具備國際觀呢?

國際現勢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但是真正的國際觀,並不僅僅是單方面以及表面的認知。

真正的國際觀,有兩個層次:第一、認識世界;第二、更要知道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國際間對我們的觀感。

要具備國際觀,必須先認知國際觀的兩個核心指標:國家利益與國際現實。

英國在二戰期間,與中華民國是盟友。1945年二戰結束,聯合國成立時,英國與中華民國均為創始會員國,並且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成立後,英國卻在1950年與中華民國斷交,是第一個轉而承認中共的西方大國。此舉使英國能夠率先在中國大陸獲取利益。顯示英國的國際觀,充分掌握了「國家利益」與「國際現實」兩項核心指標。

2019年5月25日,蔡英文總統接見衛福部長陳時中帶領的「世衛行動團」(總統府)
蔡英文總統主政,台灣連續三年被拒之於世衛大會之門外。圖為2019年5月25日,蔡英文接見衛福部長陳時中帶領的「世衛行動團」(總統府)

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其他東協國家,最近積極改善與中共的關係。一方面是看出中國大陸崛起的勢頭方興未艾,紛紛加入由中共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另一方面看到川普總統標榜「美國第一」,顯示美國不再高度關切盟邦的安危及利益。於是這些國家基於國際現實,為了自己國家利益,選擇與中共交好。這就是正確的國際觀。

蔡總統就任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小英非但不思如何改善,反而不斷操弄「仇中、反中」情緒,使兩岸關係幾乎走上不歸路。蔡總統未能審時度勢,又昧於國際情勢,誤以為只要有美國力挺,就能力抗中共。結果就是連斷7個邦交國,再度被排拒於世界衛生大會(WHA)之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